2024/05/17

我給自己蓋了一間廁所


//廁紙跟大便一起進入地洞,最後請用右手拿杯子裝木糠把大便均勻蓋上,就像狗狗和貓咪上完廁所一樣,會用腳爬泥土沙石把大便蓋上同一道理。//

第一次接觸「生態廁所」,是十年前流浪年在印度曙光村(Aurovile)當義工的時候。那時候花了兩星期,在曙光村屬下其中一個名為Sadhana Forest的地方生活,那是一個由來自以色列的夫妻發起的復育雨林、保護水土的再植林項目。

Sadhana 本來的地理位置樹木被大量砍伐,土地早已寸草不生,植被外露,土石流失。以色列夫妻跟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以種植小樹苗的方法,慢慢把森林再次種回來。他們使用「樸門永續設計」,把廚房生產的廚餘、義工和訪客上廁所排泄的大小二便,通通製作成堆肥,然後運用到森林裏去。

那麼,他們的廁所是怎麼樣的呢?記得那時候我還在「背包客棧」圖文並茂的創作了一篇文章「森林學堂 - 廁所攻略」。簡單來說,廁所是一間又一間用木柱竹子牧草等天然物料圍起的戶外露天空間。那裏沙漠氣候,很少下雨,氣溫炎熱乾燥,廁所是沒有屋頂的。

廁所裏分別有小便和大便的位置,為甚麼要分開呢?因為乾濕分離比較好處理。小便的位置其實就是一個蹲廁,但只能小便啊,也不能丟廁紙到裏面。小便其實不需要發酵,直接加水稀釋沿水管排到外面樹林就好了。

那麼大便呢?蹲廁旁邊有另一個蓋上了蓋子的地洞,地洞裏放置了一個二百升的藍色大膠桶。大便完畢後請移師到小便的蹲廁,用右手拿起水杯,再用左手洗屁股,那麼髒水也會沿著去水管排出樹林。若果不習慣用水洗屁股,當然也可以用廁紙,不過需要自備。廁紙跟大便一起進入地洞,最後請用右手拿杯子裝木糠把大便均勻蓋上,就像狗狗和貓咪上完廁所一樣,會用腳爬泥土沙石把大便蓋上同一道理。

廁所只有四面牆壁沒有屋頂,四周被大樹包圍,所以不太有味道,就是還可以接受的味道。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廁所,每一間廁所均貼有使用說明書,圖文並茂。怕大便的時候太趕急,上到中途又想小便,廁所還附有長柄小便兜,不需移玉步到蹲廁就可以直接小便,只需稍後把小便倒進蹲廁就好了。大便發酵需要好氧細菌工作,小便混合其中濕度太高會影響微生物分解過程。

當藍色大膠桶滿了,義工會幫忙把桶子從地洞取出,搬運到森林一角,加點環保酵素增加微生物含量,再加蓋靜置發酵。半年後把大便堆肥整桶倒進另一個集中區,再放置半年,讓更多好氧細菌幫忙分解。足足一年時間,大便便會化身為優質堆肥,可以直接給果樹當肥料使用了。

這次義工經驗,讓我增加各項永續議題的認識,為甚麼現代廁所的排污系統都集中中央處理,無論洗手洗碗洗衣服的灰水,還是沖廁所的黑水,最終都通通排到污水渠,再運到遙遠的污水處理廠,加入大量的化合物把污水淨化,然後再排入大海。這一切一切,都大量消耗地球能源。另一方面,水資源短缺已經是世界一大問題,雖然香港是用海水沖廁,但很多國家卻是用淡水冲廁,這樣大量浪費水資源實在是說不通的事。

生態廁所,又名堆肥廁所,目的是讓整件事情變得在地化和可持續。樸門其中一個主張是世界是沒有垃圾的,所有資源都可被利用。排泄物經過在地處理,便化身為堆肥,回到大自然的循環裏去,讓土地更肥沃。

覆蓋大便的木糠那裏來呢?Sadhana的樹林有很多廢木樹枝,斬柴鋸木生火燒飯,會有很多木糠產生。堆肥主要講究的是碳氮比,除了木糠,種植稻米碾米後的廢棄物谷殼也可以,當然,直接用泥土覆蓋也可以。有些人會使用咖啡渣和草木灰,但堆肥效果一段,混合後產生的味道也會是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

搬到深山生活後,搭建生態廁所是我其中一個需要盡早完成的計劃。最初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在花園土地裏直接挖一個大洞,四周圍起來就好了。好處是地洞是在泥土裏,大小二便都可以直接拉。但缺點是,洞穴滿了又要重新找一個地方挖洞,然後又再把地方圍起來。另一個問題是,養分只能供應給洞穴旁邊的植物,不方便拿到遠處給其他植物使用。

最後,我還是決定用Sadhana的方法。我家只是一二人家庭,不需要500公升的大藍桶,於是我淘了六個35升的白色膠桶,再用舊木板弄一個框子,桶子放中間。想蹲的話可以直接踏在木框兩旁的木板,想坐的話把廁板放下來就可以了。

我的生態廁所也是乾濕分離,小便要另外盛起。有些網上資料說小便需要先發酵才能使用,否則植物會燒根。以前住村屋的時候曾經試過,但小便發酵數星期後才使用的味道簡直畢生難忘,我還是放棄這個做法了,何況Sadhana不也是直接把尿液排到樹林嗎?於是我照板煮碗,每次把小便稀釋後便直接淋到果樹旁了。

我使用的35升膠桶,夏天天氣炎熱可以兩個月才滿,冬天氣溫低堆肥沉降速度慢,可能一個月就要換桶子。我會在膠桶蓋子寫上日期,放到屋後簷蓬下,放置半年後再倒入大堆肥箱,充份攪拌增加空氣含量,同時讓蚯蚓蟑螂等大自然的分解者幫忙工作,再過半年我便有肥料可以使用了。

我生活的老房子,入住後大規模裝修,大量清拆舊木樑舊木地板,除了有大量木糠可以作覆蓋用,原木還可以搭建廁所外圍。老公先幫忙用舊木樑搭建廁所外牆框架,我再用舊木板一塊一塊釘到木樑上作為牆壁,廁所門直接用一塊西藏門簾就好了。最後,我當然要為這座建築物送上祝福,於是我在廁所裏頭的木板牆壁作畫。我畫了IQ博士裏小雲常常拿著的大便,這個主題,這個氛圍,上廁所的時候實在太有畫面了。

延伸閱讀:



那 憧憬的國度 (印度曙光村介紹)


印度曙光村「義遊」(信報投稿文章)




2024/05/10

貓咪的故事(下)



//網上資料說貓咪打獵是為了玩樂,很少為了充飢,很多時候把獵物玩死了就算。但V仔卻不一樣,牠一定有始有終,讓獵物屍骨無存,不讓我操心善後的問題。//

V仔日漸長大,開始和我形影不離,網上說貓咪會跟著主人上廁所和洗澡是真的,是把我當成媽媽了嗎?老房子很大,V仔很喜歡到處橫衝直撞。明明大家在後花園走著,然後牠會突然轉身衝回屋內,好幾次差點把我拌到。於是我在牠頸上綁上了小鈴鐺,牠突然狂奔的時候起碼讓我知道牠位置。

V仔很喜歡偷吃,最初家裏為了防老鼠才養貓,想不到現在卻要防貓。有一次我在做曲奇餅,正在用豬仔圖案的模具把形狀一塊一塊印出來。一不留神,V仔竟然站在桌子上把豬仔曲奇的耳朵偷吃了,真的把我氣死。網上說可以用噴水壺懲罰貓咪,於是,每當牠跳到食物桌子上,我就把牠按在桌面,對著牠的臉狂噴水,然後牠就會很驚慌的跳回地上。這一招好像有效啊,因為V仔真的很怕水。

V仔媽媽是流浪貓,一直在村子裏四處打獵,鄰居阿伯每天給牠餵一點剩飯,確保牠在房子附近出沒幫忙捉老鼠。可能V仔遺傳了牠媽的捕獵天性,尤其剛出生不久貓媽媽已經給牠們餵食老鼠。V仔來了我家一個月左右,竟然已經懂得捉老鼠,還要把人家弄得半死不活才吃掉。這不就是我要養貓的原因嗎?要捉老鼠啊?不過眼見V仔那麼殘忍,我又於心不忍了,尤其老鼠還是BB,還沒有掙開眼睛。還有,牠好像不是老鼠啊,鼻子長長的,像田鼠一樣,我真的很矛盾。

從前從來不明白,為甚麼領養貓咪家中窗戶一定要裝有紗窗。知道貓咪是十分好奇的動物,牠們總愛待在窗邊,看小鳥看昆蟲飛過。既然貓咪那麼嚮往外面的世界,為甚麼不讓貓咪外出呢?最常聽到的答案是貓咪不認得路,很易迷失,吃了外面的老鼠會生病,或者被流浪狗襲擊會受傷,等等等等。若果真的要帶貓咪外出,必須要像狗狗一樣戴上胸帶,確保牠們不會走丟。

當我開始飼養V仔,我終於明白為甚麼貓咪不應該放養了。貓咪最初被古埃及人當寵物,然後慢慢被馴化成為寵物貓。貓咪一方面親近人類,一方面仍然是個天生的獵者。大自然法則是甚麼呢?是一物治一物,生態系統每樣生物都是獵者,也是獵物。但貓咪呢?流浪貓或是放養的貓咪,牠們很多時候被人類餵食、照顧,就算不是三餐無憂,但至少不會風餐露宿,總會有瓦遮頭。於是,牠們被獵殺的比率便大大降低了,但牠們的獵物卻沒有,很多研究顯示很多雀鳥和小動物因此而絕種。

當V仔來到我家一個月打獵第一隻老鼠開始,我驚覺問題的嚴重性。差不多每天都有不同的小動物遭遇不測:小鳥、青蛙、蟾蜍、蜥蜴、蝴蝶、飛蛾、蜻蜓、甲蟲、百足……我只列出我親眼看見的,有多少小動物是在屋外被V仔獵殺呢?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網上資料說貓咪打獵是為了玩樂,很少為了充飢,很多時候把獵物玩死了就算。但V仔卻不一樣,牠一定有始有終,讓獵物屍骨無存,不讓我操心善後的問題。但明明我已經每天餵飼V仔四餐了,牠還會肚餓嗎?還是因為只有乾糧,V仔始終喜歡新鮮的有血有肉的獵物呢?與其購買人工飼養的餵食抗生素激素的禽鳥魚肉罐頭濕糧,讓V仔直接在大自然裏打獵吃天然的食物是否更永續呢?

話雖如此,每次目擊V仔殺生我的心情總會沉下去。網上資料說貓咪應該室內飼養不應該放養,但老房子的設計是開放式的,每間房間外有走廊連接著,根本不可能像公寓養貓把貓咪關在家裏面。網上資料又說可於剛天亮和快天黑的時候把貓咪關在房間裏面。我試過但沒有用,V仔會一直喵喵叫,然後還會用盡方法破壞房間裏的一切。另外就是深山的生態太好了,任何時候也有不同的小動物出現,V仔便試過中午時分成功打獵了一隻小鳥。

參考外國網站,他們說幫貓咪戴上色彩鮮豔的cat collar,像戴在小丑頸上那種大大的頸圈,可以讓小鳥看得見貓咪。於是我給V仔挑了一塊又紅又黃又綠的民族風圖案布料做成頸圈,我怕頸圈太重,還刻意挑了雨傘那種快乾布料。結果呢?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我家的小鳥常常自顧自的發呆唱歌,何況大自然本來就是色彩繽紛的,貓咪頸上的東西小鳥又怎會看得見。

然後我又發現另一個網站提議用cat bib,就是幫貓咪穿上圍裙一樣。牠們走路時會有點阻礙,但當牠們準備打獵向前方獵物撲出的那一刻,bib可以把牠們的前腿阻擋一下。於是,我又找來另一塊民族風布料,這次我決定用厚重點的帆布,因為V仔太會打獵了。有用嗎?效果好像不錯。不過,也許布料真的太重了,V仔好像抬不起頭似的,走路又一拐一拐的,我又於心不忍了。

為了平衡深山的生態和V仔的舒適,我很苦惱。一般小鳥早出晚歸,於是我便只在剛天亮和快天黑的時候給V仔戴上cat bib。但最近春天,小鳥從早到晚都在房子裏築新巢,便只好為難V仔整天戴著bib,減少他成功打獵的機會。下雨天了,V仔不喜歡水,牠會寧願躲在房間裏睡覺,我會把bib除下來,讓V仔身體放鬆一下。

有時我想,養在市區公寓的貓咪不用戴collar也不用戴bib,但牠們只能面壁思過,永遠不能夠外出。若果貓咪可以選擇,牠們會寧願住在郊區,帶上cat bib,然後可以在大自然裏呼吸自由新鮮的空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