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1歲的老人家,眼睛裏散發的是炯炯有神的光芒,每一個笑容都包含著仁慈和大愛,每一句說話都充滿耐人尋味的智慧, 也許,這是大師才會散發的親和力吧。//
第一次聽Satish Kumar這個名字,是去年從土窯班的同學口中。Satish有一本很出名的著作Soil Soul Society,聽書名好像很有深度,但也沒有刻意深究。雖然對印度有一份情意結,也相信印度有很多大師,但知道Satish在英國生活和創辦學校,卻同時把我的好奇心減卻了。
無意中看到嘉道理農場將會邀請Satish來港舉辦工作坊,以Nature Culture
Spirit Resilience為題作分享。我對主題沒有特別共鳴,三天工作坊收費三千,還沒有包括住宿費。可是,不知那裏來的好奇心,平生真的沒有和真正的大師碰過面啊,很想親身感受一下大師的能量。或者,金錢其實也是一種能量,是需要不斷流動的。
也許,一切都是緣份,沒有特別打算多準備課程,友人卻主動把Satish的著作借了給我。No Destination是Satish的自傳,課程前兩週開始看書,想不到內容是那麼吸引,從30年代出生時候說起, 一次又一次畢生難忘的經歷,一段又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萬萬想不到,書本內容讓自己產生了許多生命價值人生意義的共鳴。
三天的工作坊,有意和無意間和Satish走得特別近。一個81歲的老人家,眼睛裏散發的是炯炯有神的光芒,每一個笑容都包含著仁慈和大愛,每一句說話都充滿耐人尋味的智慧, 也許,這是大師才會散發的親和力吧。我們坐在地上聽他分享,差點以為自己回到了古代,面前圍著的是孔子老子那種級數的大師。
感恩,有緣從書本上從他身上得到許多許多反思、啟發和得著。
大自然抗逆Nature's Resilience
·
大自然是有智慧的,荒野是大自然的詩歌 (Wilderness is the poetry of nature)
·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在大自然生活、學習、和平共處 (Be in nature, learn from nature, live like
nature, co-exist w/ nature, make peace w/ nature)
·
尊重大自然。大樹是老師,不論甚麼情況仍然屹立不倒,知道自己紮根在那兒,只要根紮得穩固,樹枝便可以向外伸展
文化抗逆Cultural Resilience
·
回到群居所生活(Community Living), 一起工作、煮食、吃喝、聊天,所有工作都有同等價值,沒有上司和下屬之分,Ego便會轉化成Eco,由我變成我們。
·
不論我們是甚麼國籍、種族、宗教、膚色,我們都是人類 (Members of humanity) ,要有全球性的視野,同時要保存本土文化, 避免單一文化(Monoculture) 。
·
對於世界問題,覺知但不擔憂(Be aware w/o being worried),學習鴨子、蓮花,身體永遠保留在水面上。問自己可以做甚麼,盡力而為。愛的季候風 (Monsoon of love),讓世界變得更好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靈性抗逆Spiritual Resilience
·
先照顧好自己,再到社會,再到世界。
·
愛自己,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作任何事情,吃飯,走路,做瑜伽。
·
打開心境(Open heart),培養直覺(Intuition),和內心連繫,深層的覺醒(Deep consciousness)。覺察負面情緒,把雜草化作堆肥。
·
每天都要餵養靈魂(Diary practice to feed the spirit),做靜心、寫作、畫畫,滋養心靈
(Nourish the soul)。
·
由內在的想像(Imagination)、創造(Creativity),向外在表達夢想。
·
要像花瓣一樣柔軟,同時要像石頭一樣堅硬 (Soft as petal, strong as rock)。
·
宇宙是非常慷慨的,種子有足夠的內在資源發芽,一粒種子可以培育出無數的蘋果。
·
蠟燭有能力保持點燃,老師只是那個火種而已。
·
堅定信念 (Stand firmly and freely)。每天都要前進,過程就是終點,不是要成就夢想、達成目標,或期待結果。世上是沒有烏托邦的。
·
我們的出生都有偉大的目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和精彩奇妙的 (Unique and wonderful),認清自己的獨特之處(Uniqueness)。詢問內在的智慧(Inner
wisdom)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的地方,要找到那個對的地方。用自己的才能服務世界,貢獻自己的才華。
·
我的 Dharma是甚麼?能令自己獲啟發的,喜悅的,為地球,為人類服務的。
·
生命是一個旅程,像河流不停流動,意識是永不停止轉化的 (Consciousness is always continuously evolving) 。
兩年時間,走了八千英里。他說,不要理會那裏是目的地,只要用心走好每一步 (Step by step)。我說,我也要出發朝聖之旅,挑戰自己的身心,一個人,思考,沉澱,開悟,在大自然中。
我說,我的流浪年也是借宿在當地人家裏,但我會很小心不想濫用別人的資源,因此人家讓我免費住宿,我一定會付費買食物。他說,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主人比客人多,要學懂接受(receive),拜訪以三天為限。有一天我們也會當接待主,慷慨(generosity)和不求回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課題。
我說,在香港生活很昂貴,大部份人都買不起土地。他說,那麼回中國大陸去吧,那邊應該有較便宜的土地。我說,那不是剝 削當地人的權利嗎?土地給外國人買了,當地人更加住不起。他說,在大自然裏是沒有國界的,每樣動物都在不同時候搬到不同地方生活,只要是用作服務地球的用途 (Service to the Earth),在那裏居住都沒關係。
不論過了多少時間,啟迪原來都是通用的。Satish的故事,30年代還是60年代的,今時今日仍然可以給我帶來衝擊。尋夢的勇氣,踏出安舒區的堅持,隨心而行的價值觀。也許, 我的著作仍然可以傳承下去。
Om Shanti
Peace for
self
Peace for
people
Peace for nature
Celebrate
the present
Trust the
future
Fear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