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深山裏的遺跡(二)



//挑了一叠較完好的碎紙出來,慢慢打開嘗試還原它的外貌,是一篇繁體字的文言文。上面寫的明明是中文,但我閱畢後卻滿腦子黑人問號,只知道是關於「梁惠王」和「孟子」的。難道這是一本古書嗎?//

抵達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樓梯頂旁掛在牆壁上的三樣巨型物件。左面是兩個扁身六角形大竹籃,應該是從前村民曬農作物之用的;最右面是一個稻草編織而成的圓圈狀物件,是巨型煲墊嗎?應該不會是日式的注連繩吧?三樣物件在牆上一字排開,就算它們已經不再被使用了,懸掛在牆壁上卻像裝置藝術般存在著、裝飾著這樓層。

二樓兩旁各有一間大房間,右面房間的木門是半開著的。慢慢推開了門,房間兩邊盡頭均有一個小窗戶,是縫隙形狀的,小小的窗戶能夠透進來的光線非常有限,我必須把頭燈光度調高才能看得清楚。

房間地下堆滿了竹籮,數量有十數個之多,但它們全部保存狀況良好,是因為從前很少被使用?還是因為曾經被好好珍惜愛護?竹籃堆之間放置了數個大瓦缸,是從前村民用來醃製咸酸菜之用吧?中間夾雜了一個橢圓形高身木桶,像是小孩子的泡澡桶,木桶外有大大的粗黑筆字體「1983年冬置」,是想寫冬「至」嗎?還是購「置」的意思?當年曾經泡澡的小孩,現在是不是都已變成大叔大嬸呢?

房間左面,並排著兩個同款式的四門原木大衣櫥,它們的款式跟樓下房間的相比更古老懷舊。輕輕打開每一扇櫃門,看來東西早已被清空,只剩下又破又爛的舊衣服,夾雜著一股發霉味。其中一個抽屜堆滿了紙碎,是蟲蛀的?但我覺得比較像是手撕的。挑了一叠較完好的碎紙出來,慢慢打開嘗試還原它的外貌,是一篇繁體字的文言文。上面寫的明明是中文,但我閱畢後卻滿腦子黑人問號,只知道是關於「梁惠王」和「孟子」的。難道這是一本古書嗎?是因為歴史原因碉樓內不好生火於是村民只能用手撕去毀屍滅跡嗎?

衣櫥底放了一個揭蓋式的中型藤編箱子,上面有金屬製的扣子,卻沒有鎖頭,於是我慢慢把它從櫃底拉出來,重重的,很好奇裏面珍藏了甚麼東西。慢慢揭起蓋子,原來整個箱子都塞滿了差不多大小的長方形木板,足足有幾十塊。這款木板我的老房子也有,幫我們裝修的鄰居大叔曾經說過這種木板較珍貴,雖然都是杉木,但樹齡較大,硬度較高,從前村民用來製作木桶之用的。不過,這個箱子的木板恐怕沒有機會變身成木桶了,懂得純手工製作只靠入榫不用膠水而木桶又不漏水的師傅,不知道在那裏才能遇上了。

把藤製箱子蓋好推回衣櫥底,站起身再次瀏覧四周,真是一間充滿故事的
房間啊!走出門外,把木門拉回半掩的位置,心裏謝謝房間跟我分享她的歴史故事。

二樓左面的旁間上鎖了,是傳統的鎖門設計,一條扭紋狀的鐵鏈連結在木門上,把鐵鏈盡頭的鐵圈套在木框上另一個小鐵圈,再把鎖頭鎖在門框的鐵圈上。

旁邊是通往三樓的木樓梯,視線卻被樓梯底的物件帶走了,是一張帶有桌面的原木嬰兒櫈,坐位中間還有一個小圓洞,是方便小便直接流到地上嗎?整張櫈仔很重手,每個連接位都是完美的榫接,櫈子完全沒有破損,有可能是家傳之寶嗎?不知道從前的師傅要花上幾天還是幾星期的時間才能做好一張嬰兒櫈?真正的匠人精神,現在已經可遇不可求了吧?

感恩,碉樓二樓的感覺跟一樓完全不同了,放眼過去都是傳統農村的用品,是因為樓梯形成了結界,把閒雜人等、閒置物品都阻隔在樓下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