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半農半X的生活


//就這樣,我成為了一位自然農法實習生,在台南生活了一年。這一年,開啟了學習耕種的大門。和我同期實習大約有五人,大部份同學都很清楚,實習完成後自己要當農夫。我和她們不一樣,因為我也很清楚,我沒有要當農夫。//

甚麼時候開始對耕作有興趣呢?是十年前的流浪年開始的。還記得那時候四處沙發衝浪,到處借宿當地朋友家。每次朋友房子外有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每次備餐時走到屋外,便可以直接把食材加到餐點當中,每每讓我感動不已。食物是那麼新鮮美味,原來幸福可以那麼簡單。

還記得流浪年初期借宿在南印的印度媽媽家,中午時分她走到後花園的木瓜樹旁,隨手摘下散發著果香的新鮮木瓜,去皮切塊後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水果沙拉。沾著酸奶吃,那是我一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木瓜。

後來又有一次,我借宿在盧旺達的大叔家,他的後花園種了牛油果樹。第二天早上,大叔跟飼養乳牛的鄰居買來了鮮奶,加入熟透了的牛油果用機器攪拌,就成了香濃可口的牛油果奶昔。

那時候開始,我暗暗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有一天我也要在一間有花園的房子裏生活。

不過,有幾個香港人可以在屋外有小花園?香港的蝸居小得連陽台也沒有。從前我爸會到花墟購買一些盆景回家照料,我媽的口頭禪永遠是,屋企都曬不到太陽!

回到香港生活以後,我開始認真學習種植。拜訪在格仔田種菜的朋友,認識不同的農作物。由於跟父母住在市區,只能用盆栽種植。但家裏陽光不足,植物只會徒長然後枯萎。後來,搬到村屋生活,開始在屋後的土地上種植,但當時有全職工作在身,又沒有上過農耕課,耕種的成果始終一般。

沒有上班後,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台南的一位農耕老師。知道老師有收實習生,跟著她一年學習種植自然農法作物,短期作物、水稻、果樹。三數個同學在一間用自然建築整修的老房子共同生活,感覺這就是為我度身訂造的課程一樣。最重要的是,實習不收取學費,大家每星期工作五天,三餐就是大家耕作的收成,有點像打工換宿的模式。唯一的要求是要待上一年,老師的說法是可以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更能感受大自然的變更。

就這樣,我成為了一位自然農法實習生,在台南生活了一年。這一年,開啟了學習耕種的大門。和我同期實習大約有五人,大部份同學都很清楚,實習完成後自己要當農夫。我和她們不一樣,因為我也很清楚,我沒有要當農夫。

我的初心,就是要跟老師學習耕種,學習自然農法,學習共同生活,學習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我沒有要當農夫,因為,農夫是一份職業。就像,家庭主婦上烹飪課,就只是要把飯菜煮好,就是那麼簡單,她沒有要當廚師。

我學耕種,就是要為自己的食物負責,就是要跳出資本社會的生存模式,上班工作賺錢購買食物餵飽自己。我只想簡單直接一些,我不上班但工作,我不賺錢但耕種自己的食物,然後可以餵飽自己。

在台南學習一年後,我和老公在大陸深山租下一間老房子生活。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小菜園,終於,可以重新製作堆肥,終於,可以重新建構土壤生態。不過,每個地方的氣候土壤條件都不一樣,每樣事情都要重新學習適應,學習永無休止的。

疫情三年,歸隱三年,與世隔絕一樣。很多人問我為甚麼可以一個人在深山生活?一個人,因為我老公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工作。但我從來不覺得寂寞,因為我很享受獨處。尤其住在深山,空氣清新,小溪潺潺,百鳥齊鳴,我還有何所求呢?

可是,這三年我也認清了現實。跟一班同溫層一起生活的生態村模式不一樣,一個人生活的限制太多了,很難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尤其身處深山,完全做不同共同耕作、共同銷售、共同購買,一切與永續相關的生活模式。

於是,我有了新的想法,我希望可以半農半X,「X」就是我過去二十年來從未間斷的興趣「寫作」。我希望以書寫作為渠道,分享我在《築夢小居》歸園田居的日常生活。

希望大家會願意小額支持我的創作,有機會我會和大家分享我farm to table的農產品作為伴手禮,也歡迎大家到訪《築夢小居》生活一陣子,體驗永續生活,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patreon.com/ochivaye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