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發酵生活(四)

//有一年,我的豆角和秋葵大豐收,我把它們切段放在冰格,打算之後慢慢吃。後來我外出數天,深山竟然停電了//

記得在台灣學農的那一年,有一陣子午餐永遠都有酸筍,酸筍炒青菜、酸筍炒麵筋、酸筍蘿蔔湯。

從小到大我也不吃竹筍,因為媽媽時常說竹筍很濕毒,吃了身體會起濕疹。萬萬想不到,台灣人竟然那麼喜歡吃竹筍,新鮮的愛吃,發酵變酸的也愛吃。

酸筍酸豆酸菜,發酵其實都是同一個原理。台灣老師教授的是會先把食材洗淨焯水,然後把食材塞滿整個玻璃瓶,最後加入濃鹽水把食材浸泡和封頂,放在遮光處靜置發酵,每天開瓶蓋排氣,直至食材變成喜歡的酸度便整瓶放入冰箱冷藏。

後來跟不同的朋友了解,製作方法真的多不勝數。食材一定要先焯水嗎?其實不一定,焯水可以殺菌和殺蟲,也可以先把食材的細胞壁破壞。也有人直接把食材放在太陽底下曬幾天,減低食材水份再發酵。

浸泡食材的濃鹽水要多咸呢?有人是憑感覺;有人要科學計算,濃度必須要5%;也有人不用鹽水直接用泡米水。

總之,乳酸菌發酵不喜歡氧氣,所以要盡可能把瓶子內的空氣排除。食材一定要浸泡在水中,有人直接加飲用水注滿整個瓶子;有人用陶瓷碗或玻璃瓶把食材往下壓;有人甚至用裝滿清水的膠袋(不怕塑化劑嗎?);也有人用白酒封頂,防止雜菌進入。

一般來說,夏天四天冬天七天酸度就差不多了,放到冰箱食材其實也會繼續低溫發酵,所以會越來越酸。不過,醃漬食材會有亞硝酸鹽的問題,有研究說濃度會在第一星期升最高,然後再慢慢降低,所以有說法是三星期後再食用比較安全。

有一年,我的豆角和秋葵大豐收,我把它們切段放在冰格,打算之後慢慢吃。後來我外出數天,深山竟然停電了,回家後發現冷凍庫的食材都變壞了。於是,後來吃不完的收成我都直接製成酸豆角和酸秋葵了,從前農村沒有冰箱,這就是他們保存食材的方法吧!

不過,問題又來了,除了酸奶外,我其實不喜歡吃酸的食物的,小時候吃麥當勞漢堡包,裏面的酸青瓜我一定會拿走。

另一個原因是,酸味食材一般都是解油膩的,所以傳統上會配搭肉類食用。鄰居阿伯最喜歡酸菜炒豬肉,或者德國人會用德國酸菜配德國香腸。可是,我吃素不吃肉的。

最後,我的酸豆角和酸秋葵在冰箱越來越酸,最後也是給我拿去堆肥了。於是,我決定以後不要那麼貪心種那麼多田,或者把多餘食材直接曬乾儲存好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