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農村的命運(一)

//每次暑假結束,我都很好奇同學返鄉下都做了甚麼,是不是過得很難忘?//

記得中學時候上中文課,其中兩篇文章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分別是《桃花源記》和《竹林深處人家》。文章提到的「雞鳴狗叫」和「炊煙」,感覺歴歴在目,自此便十分嚮往簡樸的田園生活。

讀書時候放暑假,很多同學都會「返鄉下」。可以離開香港平時生活的地方,搬到「鄉下」跟老人家和姨媽姑姐一起生活一陣子,我常常十分嚮往。但我永遠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我沒有鄉下可以返,我爸幾歲大就跟著家人來到香港生活,鄉下只剩下不熟落的遠房親戚;我媽則是在香港出生,她的鄉下就是香港吧?

每次暑假結束,我都很好奇同學返鄉下都做了甚麼,是不是過得很難忘?可以和堂親和表親一起玩樂,過一種跟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

城市擴展和農村改造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身邊很多小時候會「返鄉下」的友人,都說他們已經沒有鄉下可以返了,因為鄉下的土地都被徵收重建,鄉下的親戚早已搬到小鎮或城市的高樓大廈去了。

萬萬想不到,現在的我竟然搬到鄉下地方生活去了。這個位於深山的小村落,是真真正正的「鄉下」,從小村落開車到最近的小鎮,需要多於半小時的車程,而這段車路包括不斷的上山落山上山落山,只有抵達小鎮後才會看見平路。我老公曾經試過騎自行車到小鎮,單程足足花了兩小時。如果走路呢?我們沒有打算要嘗試。

鄰居阿伯說他小時候大家到墟市都用走的,肩上架著擔挑,一步一步走到市集去擺賣和補給。我們的村落位於山腰,只要一直沿著山腳方向走便是了。為甚麼現在不可以走路到墟市呢?因為那些位於山腳的村落和市集早於三十年前已經被淹沒了。那時候政府決定要興建水庫,附近低地十數條村莊數千名村民只好搬遷了。

從我生活的小村落往山下走路一小時會抵達另外一條村莊,他們就住在水庫旁邊。我們這兩條倖存下來的村落要補給購物,可以選擇坐船大半小時橫跨水庫到另一邊的小鎮去,又或者,開車往山頂方向走,沿著山路繞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到另外一個小鎮去。

不過,就算我生活的村子沒有因為興建水庫而被迫消失,傳統農村的景緻還是經不起歲月的考驗而逐漸變質了。

(待續)

2024/09/13

歸園田居的生活(下)

//無論身在何方,我都是這樣過日子的,流浪旅行、打工換宿、退修活動,這不就是我渴望已久的生活方式嗎?//

斷食的日子,時間變得很充裕,因為不用備餐,不用進食,不用洗碗,每天三餐,一星期七天,可想而知我省下了多少時間發呆放空思考。

「簡單的幸福」是我最後得到的答案,原來,活在當下就是我的人生意義。迪士尼電影《Soul/靈魂奇遇記》裏面的22號不就是和我一樣嗎?不一要要有專長展現自己,貢獻世界。活好每一個當下,用心感受每一個片刻,都可以是一種人生吧?

既然,從前流浪旅行已經學會了 「跟著地圖走,只能到達標示的地方;隨心而行,定能發現另一片天空」;既然人生不知道長短,我要今生無悔;既然活在當下  Here and Now是我的座佑銘,那麼每一天的 To do list 其實也算是一種人生目標吧?只是把每一天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而已。

瑜伽、靜心、頌缽;煮食、吃飯、洗碗;培苗、移苗、淋水、除草、收成、加工;劈柴、生火、堆肥。一切循環不息,原來,這就是生活。無論身在何方,我都是這樣過日子的,流浪旅行、打工換宿、退修活動,這不就是我渴望已久的生活方式嗎?

原來,Doing 做甚麼真的不重要,最重要是有沒有帶著那個Being 。從小時候開始便已經是一個做甚麼事情都很慢的人,只有小學教育程度的媽媽還給我改了英文名字Slowly。現在才知道,原來「慢慢」和「覺知」一直是我的守護天使。覺知每一個當下,我在煮飯,我在進食,我在洗碗,我在除草,我在畫畫,我在做瑜伽,我在彈結他。每一件事都帶著覺知,身心靈深層的連結,就是一行禪師那首歌曲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幸福就在當下。

最後,決定還是不要那麼貪心好了,把耕作面積縮小又縮小,一直到自己一個人能管理的範圍,我才能帶著慢慢和覺知,好好享受歸園田居的生活。

每天工作結束後我都在村子散步,有一天,我突然覺悟了,每天這樣子散步,從家裏出發,在村子裏繞一圈,最終又回到起點,這不就像人生嗎?每天的路線不同,每天的景緻也不同,結局雖然早已經知道,但最令人期待的原來是過程。人生旅途的風景,就是每一天每一個片刻組成,感恩我終於發現,幸福原來一直在身邊。

2024/09/06

歸園田居的生活(上)

//為甚麼我不用外出上班,每天在家生活的日子卻過得那麼累?//

時光飛逝,原來搬到深山生活已經快要四個年頭了。在這裏生活的日子很不真實,每天的時間都過得飛快,很快又一天,很快又一星期,很快又一個月,很快又一年的感覺。

很多朋友好奇我「歸隱」都在深山做甚麼?是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不是會很悶,沒有事情做?是不是有很多時間可以放空?是不是可以每天看日出日落星星月亮花草樹木蟲鳴鳥叫?

我沒有,為甚麼我沒有,因為我的時間表總是密密麻麻的,每天的  to do list一直寫一直剔一直加,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記得中學時讀過一篇文章,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章提到「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我應該就是那種會一直找事情做的人吧?

從前的我最喜歡的座佑銘是No plan is a good plan(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但我老公的解讀是,我的「沒有計劃」根本就是我的「計劃」。

從前上班有固定上班時間,所以要設好鬧鐘。現在我不用上班,我卻仍會設好鬧鐘:幾點起床,幾點做運動,幾點晚課。從前每週上五天班,休息兩天。現在我已經不知道每天是星期幾,因為每天都在做事情。

搬到深山生活以後,花了大半年時間裝修老房子,後來的一整年慢慢建構自己的日程。日復日、月復月,有一天突然發現,為甚麼我不用外出上班,每天在家生活的日子卻過得那麼累?從前上班都有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一星期有兩天休假做不一樣的事情。為甚麼現在的我卻從起床到睡覺,每天都忙個不停呢?

最初搬到深山時很有想法,甚麼農作物都想種,一直開地,一直買不同的種子和樹苗,最後把自己累壞了。自然農法不用除草劑不用農藥不用肥料,可是深山日照短,溫度較平地低,冬天又會打霜。農作物生長緩慢、田裏總有除不完的雜草和捉不完的蟲子,我需要重新適應深山的耕作週期。

明明耕作只是為了自給自足,可是過程卻總是充滿壓力。種子不發芽怎麼辦?幼苗生長緩慢怎麼辦?天氣一直下雨怎麼辦?雜草太多怎麼辦?周圍都是蟲子怎麼辦?收成太多怎麼辦?總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後來,決定給自己一星期的斷食斷網退修,好好和自己連結,感受一下自己到底在幹甚麼,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