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我返鄉下耕田了(下)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不花錢過生活」,自此以後這成為了我歸園田居的初心//

世界各地大規模的城市發展,高度工業化帶來各式各樣的污染,為甚麼從前原始部落的原住民可以自給自足過生活,現在城市人卻患有各種各樣的文明病,身心俱疲?

我很想為地球為世界出一分力,於是我很想嘗試回到從前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因為這是減少碳排放最直接的方法。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不花錢過生活」,自此以後這成為了我歸園田居的初心。不過,理想跟現實總是存在著差距的。

「Off-grid living 脫網生活」,意思是生活上各方面盡量做到自給自足,不依賴外界供應。食水不是自來水,是附近小溪或雨水收集過濾使用的;電力不是發電廠提供,是太陽能收集儲電的;燃料不是煤氣石油氣等不可再生能源,是附近山林的枯木提供的;食物不是在市場購買,是自己耕耘所得的。

「不時不食」,因應大自然節氣的變化,每個季節收成的食物應該是最適合身體食用的。「大自然中沒有廢棄物的」,樸門永續設計其中一個主張,食物廚餘、洗滌中水、廁所排泄,所有的東西經過堆肥處理後最終又回到循環裏去了。

種菜的知識很多,但理論和實踐是兩碼子的事,尤其每個地方每塊土地每種氣候都會導致不一樣的做法。甚麼時候下種?要翻土嗎?要淋水嗎?要除草嗎?要施肥嗎?無窮無盡的問題,無窮無盡的答案,最終還是要回歸自己內心,「為甚麼我會在這裏?」「我種田的目的到底是甚麼?」

「從農地到餐桌」是我歸園田居的目標。從前在市場隨手可得的食物自己總是種不出來,又小又老又醜又有蟲咬,但心裏知道這些才是真正的食物,自然農法的收成,大地母親的禮物,它們都是能量滿滿的。

既然超市常見的食物種不出來,野菜料理便成了我學習的方向。紫蘇艾草薄荷紅鳳菜枸杞葉土人參旱地西洋菜,它們最懂得大自然的節奏,總是在最適合的位置最舒適的溫度瘋狂生長。

村子裏有一株幾十尺高的無患子樹,每年秋天從天而降的種子通通給我撿回家,天然皂素用來洗碗洗衣服一級棒的,而百潔布是自己種的水瓜囊啊!

真的很感恩自己可以在一個像世外桃源的地方歸園田居,每天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