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忙碌的幸福(下)

//曾經,忙碌於我而言是厭惡性的//

柑橘果肉太多吃不完怎麼辦?四年前的咸柑橘還沒有吃完,蜜餞雖然好吃但太佔空間了,不如今年試試做果醬。既然洛神也要做果醬,不知道「兩溝」味道會如何?既然有柑橘檸檬,柑橘洛神應該也可以。

薑黃老薑通通切片曬乾打粉儲存,便能用上一整年了。辣椒曬乾可以煮辣椒油,炒菜拌麵都一級棒。芋頭不用特別處理,表皮曬乾放在一旁,要吃的時候蒸熟去皮,切粒煮糖水或是壓泥煎糕都很美味。

蕃薯的收成是前所未有的多,鄰居阿伯說今年不會再做蕃薯乾了,太耗費時間。或者我可以試試自己整,不過要三蒸三曬啊?還是先放著吧,蕃薯糖水和蕃薯餅都吃膩了我便試做吧!

今年第一次種木薯,是去年冬天在村子散步時胡亂撿回來的種。把幹莖切成一斷一斷扦插,想不到便一直生一直生了,有幾株還長到二樓高,怪不得木薯是發展中國家的主糧,因為真的很會生。

不過,原來我種的品種是苦木薯,網上資料說它毒性很強,一般磨粉洗水沉澱過濾曬乾製成木薯粉使用,因為需要充分加工才能去毒。我可不想因為吃了木薯而毒發身亡,菜園裏還有十數株木薯,不如通通拿去堆肥好了。

曾經,忙碌於我而言是厭惡性的,尤其從前在工作崗位上沒有目的性的忙碌,沒有意義的為忙而忙。現在人大了,成熟了,「當自己生命的主人,當自己生活的老闆」,這是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所有的忙碌都是自找的。

在深山生活踏入第五個年頭,四季交替,一年復一年,時間一點一滴的累積,我想起了日本的紀錄片「積存時間的生活」。原來,人生就是這樣子,由許多許多零碎的片段組成,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生活。

感恩,我可以實實在在體驗這種「忙碌的幸福」。同時,在寒冬的晚上坐在柴火壁爐旁取暖,用文字跟有緣人分享這個小故事。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享受生活裏的每一份忙碌,當然也不要忘記忙裏偷閒,用心欣賞身邊各種的小確幸。

(完)

2024/12/13

忙碌的幸福(上)

//收成完結就完結嗎?「從農地到餐桌」的意思當然還包括加工和進食//

踏入在深山生活的第五個冬天,竟然每天都忙得喘不過氣來,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忙碌成這個樣子。

深山的冬天,我的身體也渴望冬眠,每天差不多有一半時間在床上度過。天氣太冷了,早上的空氣都是冷冰冰的,設定了鬧鐘也起不了床,深山的太陽躲在群山背後遲遲不肯露面。

終於看見太陽的光線,開始感覺到陽光的溫暖,卻原來已經是早上十時了。每天最舒適怡人的時間只有六小時,還沒到下午四時,太陽又已經失去蹤影了,寒風一吹,只想趕快洗澡換上保暖衣服躲進小屋裏生火取暖。

小菜園的工作,要在深山的寒冬降臨前完成。這是一年之中收成最多的季節,總之死期就是霜凍之前,否則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自己種的水果有木瓜香蕉,鄰居種的水果有柿子柑橘;菜園裏有洛神薑黃老薑辣椒芋頭蕃薯木薯;種在屋簷底下種植床的小蕃茄要趕快圍上防風膠布化身成小溫室;努力成長的白蘿蔔紅蘿蔔荷蘭豆青菜可以暫時不理。

收成完結就完結嗎?「從農地到餐桌」的意思當然還包括加工和進食。

木瓜和香蕉還是青青的要掛在室內溫暖處催熟,通通成熟後卻吃不完怎麼辦?只好一個一個去皮切塊放冰箱慢慢吃。

柿子要去澀需要先去皮然後曬太陽一星期。柑橘最珍貴的是外皮啊,所以每一個都要用小刀𠝹線整齊剝開,放在太陽底下曬乾為止,不過曬乾了仍只能叫果皮,三年以上的才能叫陳皮。

(待續)

2024/12/06

小青青的故事(四)

//我那麼喜歡小青青,為甚麼我不出口/出手阻止他呢?//

村民睜大了眼睛,跟我說道:「有蛇啊?那麼要打死牠啊,否則牠會四處咬人!」我立即「吓」了一聲,呆呆的站在原地。

只見村民折下了一條又長又粗的樹枝,走進農田尋找小青青,然後不斷狠狠的向地面抽打。我目擊著一切,半句也不敢哼出聲。

然後,村民走回馬路跟我說:「牠的頭是三角形的,是有毒的蛇!」我「哦」了一聲,慢慢走回家中。

回想剛才發生的一切,不禁悲從中來。就算小青青是毒蛇又怎樣,牠又沒有咬人,牠甚麼都沒有做,為甚麼要打死牠?

我跟村民說草叢中有蛇,是出於好意的,我並不知道他會「恩將仇報」。

我那麼喜歡小青青,為甚麼我不出口/出手阻止他呢?

小青青難得避開了被車子輾過的命運,最後卻逃避不了被棍子打死的命運?

我直覺覺得,這條無辜犧牲的小青青是無毒的「翠青蛇」,因為以往遇見的「青竹蛇」都是晚間出沒的。

到底,是因為我的粗心大意害死了小青青,還是像電影「大隻佬」所說的一樣,每個生命的命數都是注定的?

我很難過,也很後悔,我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小青青,我誠心祈求小青青的原諒,祝福牠來生有更美好的將來。

(完)

2024/11/29

小青青的故事(三)

//就這樣,我們兩個「敵不動,我不動」對峙了數分鐘//

秋天的某一天,我如常工作完畢後在村子裏散步,往回走的時候有一輛外來車輛駛入村子,我讓路後便繼續回程。

走了十多米左右,竟然看見前方有一條小青青正在橫過馬路,我興奮得大叫:「小青青!很久不見了!」然後又說道:「幸好你才剛開始過馬路,否則一定被剛才的車子輾過了!」

小青青停在馬路中心,看見我一直對著牠說話便不再往前走,竟然抬起頭來看我。這條小青青超過一米長,跟從前在香港村屋遇見的不同,以往的小青青都只有巴掌長。

我知道從前遇見的小青青是有毒的「青竹蛇」,因為尾巴和眼睛都是橙紅色的。這條超級長的小青青會不會是成年版的青竹蛇?尤其牠把頭抬了起來,好像要發動攻勢的樣子,我也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我站在小青青的尾巴後方,牠的尾巴好像不像有橙紅色啊?雖然牠把頭抬了起來,可是高度卻不足以讓我看清楚牠頭部的形狀和眼睛的顏色。就這樣,我們兩個「敵不動,我不動」對峙了數分鐘。

終於,小青青選擇離開了,牠慢慢往前走,繼續橫過馬路。我,最終仍是不知道牠真正的身份,到底是有毒的「青竹蛇」,還是無毒的「翠青蛇」。我怕我突然追上前方查看牠的真面目,會把牠激怒然後轉身襲擊我。

然後,我發現後方不遠處慢慢走來一位村民,是一位很少回來的鄰居。由於小青青行動緩慢,牠才剛過完馬路,尾巴仍外露在圍欄邊,村民步行的路線則差不多貼在那個圍欄一樣。於是,我大聲跟他說:「要小心啊,那裏剛剛有一條蛇鑽進去了。」

(待續)

2024/11/22

小青青的故事(二)

//兩次我都覺得自己像在觀看「動物星球」一樣,不過我是現場觀眾而已//

搬到深山後,我也一直「期待」會再次見到小青青。為甚麼是期待?因為,大部份人見到蛇蛇的第一個反應都是恐懼,但明明蛇蟲鼠蟻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牠們的存在是必然的。

於是,我常常帶著「期待」的意圖在深山生活,行走每一步都慢慢的,做每一個動作都帶著覺知的,我相信蛇蛇和人類是可以和平共處。因此,每次看見蛇蛇我只會感到興奮,看不見牠們反而會覺得失望,這叫做「逆向思維」。

搬到深山好幾年了,蛇蛇真是一年四季都會出現。有時在雜物堆裏躲藏,有時在菜園野草中睡覺,有時在排水溝裏經過,有時在雞舍門外遊走。

有兩次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是蛇蛇在睡房門外的鞋架下追捕老鼠,另一次是蛇蛇在浴室外的洗衣機下鯨吞蟾蜍,兩次我都覺得自己像在觀看「動物星球」一樣,不過我是現場觀眾而已。

不過,遇見那麼多的蛇蛇當中,有黑色的、灰色的、啡色的、綠色的,唯獨是沒有青色的。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深山生活了四個年頭後我終於遇見小青青了。

(待續)

2024/11/15

小青青的故事(一)

//有一次,我終於敵不過我的好奇心,我問小青青:「我可以摸你嗎?」牠沒有回應//

「小青青」,是從前在香港住村屋時我給青竹蛇起的名字。

記得那時候一年四季,間中傍晚時份會看見小青青很安然地把自己纏繞在大門旁邊的金屬圍欄上,碧綠泛黃的身軀在銀灰色的欄杆上顯得格外搶眼。

青竹蛇是香港郊區普遍出現的毒蛇,比巴掌長少許的身軀,纖細幼長的。青綠色的背部,金黃色的肚腹,尾巴有一點點橙紅色,眼睛也是紅色的。

每次看見小青青,我一點恐懼也沒有,我會走到牠面前,跟牠說一聲「你好」,然後耐心觀察牠一番。可是每次牠的反應都一樣,一動不動的。

時間久了,傍晚出入大門時尋找小青青的踪影便成了我的慣常。小青青不會每次在同樣位置,雖然都是把身體纏繞在欄杆上,但有時候會高一點,有時候會低一點;有時候會前一點,有時候會後一點。

有一次,我終於敵不過我的好奇心,我問小青青:「我可以摸你嗎?」牠沒有回應,那我當是默許的意思了。於是,我伸出食指,輕輕的在牠的背部摸了一下,鱗狀的表面圖案摸上手卻是乾爽順滑的。跟以往一樣,小青青一點反應也沒有,於是我跟牠說了聲「拜拜」便離去了。

如是者,後來每次見到小青青,若果牠的樣子看起來舒服自在,我都會問准牠然後撫摸牠一下。

(待續)

2024/11/08

農村的命運(八)


//是我太理想主義了,或者地球上根本不再(不曾?)存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從前,在香港租住村屋有一種「今日唔知聽日事」的感覺。只有一百呎的小平房,還沒住滿一年,便被告知要加租30%。後來搬到了另一間三百呎的,租金當然更貴,長遠也不是辦法,尤其我只想過自給自足簡樸的生活,不可能為了交租而一直外出兼職。

最後,我只好放棄那幾年辛苦培養好的土壤,充滿腐植質的堆肥,就快可以開花結果的果樹苗。然後我決定,下次只會搬到一間不會再隨便被加租,我可以決定甚麼時候才搬離的村屋,一處我可以好好養土、做堆肥、種果樹的地方。

"The only thing unchanged is change"
(變化是人生中唯一不變的東西),過去幾年村子的人事物一直改變,當初以為深山真的是深山,可以避世,可以歸隱,可以歸園田居。是我太理想主義了,或者地球上根本不再(不曾?)存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有人的地方便有事端,就算世界各地的生態村也一樣。當生活的生態環境一直被破壞,山裏的溪流被農藥化肥除草劑污染,我只能在一片無力感中盡力做好自己本份。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甘地說:「My life is my message」(我的人生就是我要傳遞的訊息)。說到底,這是我的生活,我的選擇,也是我的修行和學習。

(完)

2024/11/01

農村的命運(七)


//每次當我在村子散步的時候,發現道路兩旁黃澄澄一片,萬物枯萎,便知道大自然又被可怕的人類傷害了//

我們生活的老房子周邊的耕地過去幾年都是荒廢的,偶爾回村的村民也歡迎我們隨便開墾種植。

自從廣州友人幫助我們整修房子後,每當有空他便會到訪深山在屋外的農地開墾種菜,雖然大部分時間他都沒空回來採收,我一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最終他的農作物都是餵養昆蟲小鳥和土地。

今年年初村長跟我們說他們決定要把全村的農地集體出租,若果我們要繼續耕作的話必須把土地正式承租下來。我當然不會另租耕地,因為承租老房子所包含的範圍已包括圍牆內的小花園和屋外的後花園,當初就是喜歡這個設計我和老公才承租這間房子的。

最後,村政府決定把村裏的農地一分為二,以車路作為邊界,靠近竹林的一邊集體出租出去,另一邊靠近房子的,不知是沒有成功出租,還是刻意留下來給村民,總之,最後村長跟我們說需要耕作這邊土地的話就直接聯絡所屬的那位村民好了。意思說,廣州友人又可以重新開墾所需土地了,鄰居阿伯也一樣。

鄰村早已沒有村民居住,他們的農田很多年前已出租給兩位大老闆,那時候的水稻田還可以改為果園,現在則不行了,出租給外人的農田只可以種植一年生短期作物。

我一直很擔心承租竹林那邊農地的大老闆會種植甚麼,一定不是生態有善的吧?他們會不會找來大型機器把農田裏的田埂移平?他們會不會像鄰村兩位果園老闆一樣一直噴曬農藥化肥除草劑?

終於,答案揭曉了,村子沒有大型機器的入侵,承租土地的老闆只僱用工人人手種植木薯。過了一陣子,又有工人來手工除草。雖然現在全村一半的農地都變成單一種植,但對生態影響來說已經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鄰居阿伯說,村政府這樣子向外人出租村裏農地,是因為政府政策要減少農村荒廢耕地,提升農地使用率,承租的老闆更可以收到補貼。怪不得,這位老闆選擇種植最粗生的木薯,沒有甚麼病蟲害,不用使用農藥;不需要甚麼肥力,不用另購肥料;一開始手工除草就可以了,木薯長高後也不用再管理。

不過,就算這位老闆選擇手工除草,我們的新村長近年來卻選擇使用化學除草劑。村政府要求農村樣貌要維持一定的整潔衛生,就算村子已沒有居民生活也一樣,就算農田早已棄耕雜草叢生,野草也不應該隨意生長把道路遮蓋。每次當我在村子散步的時候,發現道路兩旁黃澄澄一片,萬物枯萎,便知道大自然又被可怕的人類傷害了。

(待續)

2024/10/25

農村的命運(六)

//還記得今年夏天的那一天,當我緩緩抵達我的理想國度時,熟悉的景觀卻不復存在了//

鄰居阿伯說這條村子有數百年歴史,他們的祖宗就是從靠近水庫的那條村子走路到這裏開荒的,村子附近的山頭和土地一直都屬於村民。雖然這裏遠離市區,位於山谷之中,但卻沒有一點深山的味道,更不用期望屋後會是原始森林。

這些年來越來越少村民耕種了,於是他們把附近的山頭和土地出租給一些大老闆,有種植竹子的也有種植杉樹的。站在村子往四周觀望,可以看見一片又一片單一種植的樹林。

這些大老闆每年都會聘請外省工人幫忙打草、斬竹、鋸樹,然後巨型貨車會開上山把一車又一車的建材運走,每次聽到大貨車開進開出的隆隆聲總讓人心煩。

從前,鋸樹是工人用手鋸慢慢鋸的,現在,電鋸的發明後,數十秒便能夠把一棵粗壯樹幹鋸斷了。現在的工人有比較輕鬆嗎?電動工具的發明只代表他們每天可以鋸斷更多的樹,大老闆可以賺更多的錢罷了。

每次林木被採收後,放眼望去只剩下一大片光禿禿的山頭。泥土沒有植被的保護,每當滂沱大雨四處都可見塌方和土石流,平時清澈見底的小溪也會變成黃泥水,夾雜著石頭砂礫黃土一起沖到下游去。

每年夏天我都到訪的世外桃源,想不到今年也遭到破壞了。從前的她四周被高大的林木包圍,今年夏天鏟泥車竟然沿著山腰,在她的正上方開了一條長長的車路,好讓巨型貨車可以駛進山中把木材運走。

還記得今年夏天的那一天,當我緩緩抵達我的理想國度時,熟悉的景觀卻不復存在了,上方的林木被推倒了,瀑布四周被從上方掉下來的落石砂礫塵土覆蓋,我看得目瞪口呆,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待續)

2024/10/18

農村的命運(五)

//從前的房子每幾年便要找師傅爬上屋頂「執瓦」,因為老鼠啊貓咪啊都喜歡在屋頂上你追我逐//

在深山生活了四個年頭,村子裏的房子感覺變得越來越少了。

還記得剛搬來的時候,近村口位置有一座公廁,我還沒有看清楚它的外觀,當然也沒有拜訪過它的裏面,有一天散步的時候發現怎麼整幢建築不見了,只剩下一片頹垣敗瓦。

跟鄰居阿伯聊起,他說村政府說公廁太殘舊,又一直荒廢著有礙觀瞻,於是安排了鏟泥車把它推倒了,我立即「吓」了一聲。就這樣把整幢土建築推倒了,屋頂的瓦片、牆身的泥磚、基座的大石頭,全部物料有粉碎的有完好的,就這樣一動不動的躺在的原來的土地上,這樣子有比較好看嗎?鄰居阿伯沒有回答我,他只是一笑置之。

除了人為,天災也是另一個村內房子變少的原因。每年夏天都是豪雨季,每年都有土房子因為滂沱大雨而倒塌。鄰居阿伯說,從前的房子每幾年便要找師傅爬上屋頂「執瓦」,因為老鼠啊貓咪啊都喜歡在屋頂上你追我逐。屋頂瓦片都是一塊一塊互相搭著的,房子日久失修,瓦片移位屋頂便會開始漏水。屋頂下方都由木樑和木板當主結構,木材濕透開始腐爛白蟻便進駐了。泥磚牆更不用說,雨水直接把泥土泡軟了,承載不了上方木材和瓦頂的重量後便整片牆壁塌下來了。

村民都在小鎮上有居所,因為年輕一輩都不再耕種了,他們在市區上班,小孩在市區上學,老人住在市區也方便看醫生。於是這條深山小村落,除了我和鄰居阿伯夫妻,大部分時間都不會看見其他人。過時過節,大部分村民會回來大半天,打掃一下房子、拜拜祖先、吃個飯,一年可能回來一兩次吧。

於是,有誰會願意花錢整修老房子呢?過去幾年有兩三戶村民找來裝修師傅把整片傳統瓦片屋頂推掉了,然後直接換成一大片樹脂瓦頂,聽說這些樹脂瓦可以用上二十年,不知真的假的,但對村民來說總算能確保房子不會入水,泥牆不會倒塌吧?

(待續)

2024/10/11

農村的命運(四)



//既然她喜歡農村生活,為甚麼不在這裏長住,每次只逗留幾天又匆匆回到小鎮去呢?//

除了鄰居阿伯,下一位見面較多的便是鄰居阿婆了,她是全村最年長的婦人,快要八十歲了。雖然說我較常見到她,但其實就是一年三四次,因為我看見其他村民的次數是一年一兩次。

頭兩年看見鄰居阿婆回來都在忙著種蕃薯,可是阿婆沒有養雞也沒有養魚,所以是因為她喜歡吃蕃薯才種那麼多嗎?阿婆卻說她也不喜歡吃。後來看見鄰居阿婆跟鄰居阿伯一樣採收蕃薯後製作蕃薯乾,原來是為了做給她的孫兒吃。

鄰居阿婆種了兩年蕃薯後便沒有再種了,她說自己年紀大了,體力不如從前,淋水除草施肥培土都是體力活。後來她只回來種薑,因為相對需要較少管理。

鄰居阿婆懂得很多農村生活技能,有一次,看見她採摘了很多野生植物打算帶回市區的家,不過植物名字都是鄉下話我立即左耳入右耳出了,只知道是煲湯煲涼茶用的藥材。另一次,看見她坐在屋外的小板凳把一大堆植物放在一個又一個巨型水盆內敲打和搓洗,原來那些植物是葛藤的根部,她在製作葛根粉。要把澱粉從植物纖維水洗出來,需要一直敲打植物和換水,澱粉沉澱後再把上面的清水倒掉,最後曬乾就可以當生粉用。另一次,看到她雙手提著一大叠一大叠葉子從山上緩緩走下來,原來她上山採摘竹葉帶回市區的家裏包粽子用。

跟鄰居阿婆聊天,知道她二十歲就嫁來這條村莊了,六十年的光景真的不簡單啊!既然她喜歡農村生活,為甚麼不在這裏長住,每次只逗留幾天又匆匆回到小鎮去呢?原來鄰居阿婆丈夫幾年前過身後,家人不放心她獨自住在村子裏。我說她不是一個人啊,現在村子有我在長住,鄰居阿伯夫妻大部分時間也在這裏生活,我家有網絡可以隨時讓她跟家人聯絡呢!

阿婆回到市區家裏有花園可以種植嗎?她說沒有啊。回去要幫忙揍孫嗎?她說孫子都上中學了不用照顧啊。那麼要幫忙家人煮食嗎?她說家人住在二樓的單位她一個人住在一樓的單位,大家都各自煮食的。

那麼回去市區家裏有甚麼可以做呢?她說沒有甚麼事情可以做,只能看電視啊。我說在農村生活空氣清新食水天然,就算不落田工作只在村子散步也總比在市鎮居住健康吧?不過,其實這段對話在過去幾年已經重複了很多次,鄰居阿婆每次到最後都選擇不再回應我。

(待續)

2024/10/04

農村的命運(三)



//鄰居阿伯夫妻每年都在一塊新土地上開墾除草,他們說這樣農作物才會生長得好。//

一年又一年,無論是春播還是秋播,總會看見鄰居阿伯夫妻的影子。有一年他們種了一大片蕃薯,採收後還要花時間精神製作三蒸三曬蕃薯乾。散步經過禾堂外面,那橫跨十米長的木板櫈上架著巨型鐵絲網,上面整齊舖排著一條又一條正在曬太陽的番薯乾,整個畫面氣勢非凡。

鄰居阿伯叫我隨便吃,那香甜軟糯的味道一試難忘,於是我吃完一塊又一塊。鄰居阿伯說喜歡吃可以隨便拿回家啊,心想他只是禮貌的說法吧?於是我離去前便拿了三數塊放在掌心上。過了幾天,鄰居阿伯竟然來我家給我送上滿滿一袋子的蕃薯乾,真的超級感動啊!

除了蕃薯,鄰居阿伯也種粟米,同樣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種。種植那麼多是因為他們喜歡吃蕃薯和粟米嗎?原來是因為收成可以用來餵雞,必須用錢購買的碎米和米糠便可以減少了。

每年春天,村子裏的荒廢田地總會發現隨意生長的野生苦麥菜,看見鄰居阿伯把一株又一株的苦麥菜苗連根挖起,再移植到自己田地裏,最後變成一片又一片的苦麥菜田。

鄰居阿伯很喜歡吃苦麥菜嗎?原來只是因為可以餵魚。村子有兩個魚塘,一個是私人的一個是公家的,鄰居阿伯在公家的魚塘養魚給自己吃,所以他首先要種菜給魚吃。除了苦麥菜,魚也吃粟米葉和蕃薯葉,怪不得鄰居阿伯也種那麼多粟米和蕃薯了。

那麼,到底有那些食物是種來給自己吃的?當然有很多,他們只是不再種稻米而已。因為村子只剩下他們夫妻倆會耕種,鄰居的田地早已棄耕,鄰居當然很歡迎他們幫忙開闢耕地。鄰居阿伯夫妻每年都在一塊新土地上開墾除草,他們說這樣農作物才會生長得好。春播種南瓜冬瓜苦瓜矮瓜豆角粟米芋頭木薯,秋播種紅蘿蔔白蘿蔔荷蘭豆芥菜蒜頭紅蔥頭,薑是清明後才種的,蕃薯是夏至後才種的。

鄰居阿伯家裏廚房使用的是傳統的柴火灶,無論炒菜自己吃還是煮食物餵雞,每次經過他們屋外看見煙囪飄著縷縷輕煙,就知道他們正在生火煮食了。於是鄰居阿伯夫妻的日常也包括備柴和斬柴。

每當暴風雨過後,村口的溪流總夾雜著從上游沖下來的木頭和竹枝,鄰居阿伯會推著手推車,帶上斧頭,把柴薪斬成一段一段,再搬到屋簷底下風乾備用。

(待續)

2024/09/27

農村的命運(二)


//看著鄰居阿伯夫妻辛勤工作,我和老公詢問可不可以跟他們買米吃,怎料鄰居阿伯一口拒絕了。//

在深山生活的四個年頭,最常見面的是鄰居阿伯夫妻,他們是全村唯一一戶仍會認真耕種的鄰居。

還記得最初搬到深山生活時是秋季,鄰居阿伯夫妻正在忙於收割稻米。不像現今大多數農田用機器採收,他們是真正的人手收割,兩位已踏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家,彎著腰用鐮刀把稻子一把一把割下來,一捆一捆搬到手推車,一車一車推到百米外的禾堂,再一束一束用腳踏打谷機把稻谷打下來。打落地上的稻谷直接在太陽底下曬個幾天,剩下的禾桿草則搬回田裏堆肥去。

看著鄰居阿伯夫妻辛勤工作,我和老公詢問可不可以跟他們買米吃,怎料鄰居阿伯一口拒絕了。阿伯說他們每年種米的份量都只足夠供應自己全家吃一年,更何況這是他們最後一年種米了,種米太辛苦了,以後都直接在市場購買好了。

那時候我和老公剛剛搬到深山,心想鄰居阿伯可能覺得我們是陌生人才這樣回答,說不定下一年他們仍會繼續種米呢!

然後,我又跟鄰居阿伯說:「我們剛剛搬來,打算不久的將來會用舊土磚製作一些自然建築,可以跟你要一些禾桿草嗎?」幸好,這次鄰居阿伯答應了,願意給我留下些許禾桿草,我也承諾將來拿取後會幫忙把禾堂打掃乾淨。

那次之後,鄰居阿伯的而且確沒有再種稻米。每次跟阿伯聊天,他都說自己年紀大了,不打算再耕種了,但後來又會看見他拿著鋤頭在田裏辛勤工作。

(待續)

2024/09/20

農村的命運(一)

//每次暑假結束,我都很好奇同學返鄉下都做了甚麼,是不是過得很難忘?//

記得中學時候上中文課,其中兩篇文章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分別是《桃花源記》和《竹林深處人家》。文章提到的「雞鳴狗叫」和「炊煙」,感覺歴歴在目,自此便十分嚮往簡樸的田園生活。

讀書時候放暑假,很多同學都會「返鄉下」。可以離開香港平時生活的地方,搬到「鄉下」跟老人家和姨媽姑姐一起生活一陣子,我常常十分嚮往。但我永遠只有羨慕的份兒,因為我沒有鄉下可以返,我爸幾歲大就跟著家人來到香港生活,鄉下只剩下不熟落的遠房親戚;我媽則是在香港出生,她的鄉下就是香港吧?

每次暑假結束,我都很好奇同學返鄉下都做了甚麼,是不是過得很難忘?可以和堂親和表親一起玩樂,過一種跟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

城市擴展和農村改造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身邊很多小時候會「返鄉下」的友人,都說他們已經沒有鄉下可以返了,因為鄉下的土地都被徵收重建,鄉下的親戚早已搬到小鎮或城市的高樓大廈去了。

萬萬想不到,現在的我竟然搬到鄉下地方生活去了。這個位於深山的小村落,是真真正正的「鄉下」,從小村落開車到最近的小鎮,需要多於半小時的車程,而這段車路包括不斷的上山落山上山落山,只有抵達小鎮後才會看見平路。我老公曾經試過騎自行車到小鎮,單程足足花了兩小時。如果走路呢?我們沒有打算要嘗試。

鄰居阿伯說他小時候大家到墟市都用走的,肩上架著擔挑,一步一步走到市集去擺賣和補給。我們的村落位於山腰,只要一直沿著山腳方向走便是了。為甚麼現在不可以走路到墟市呢?因為那些位於山腳的村落和市集早於三十年前已經被淹沒了。那時候政府決定要興建水庫,附近低地十數條村莊數千名村民只好搬遷了。

從我生活的小村落往山下走路一小時會抵達另外一條村莊,他們就住在水庫旁邊。我們這兩條倖存下來的村落要補給購物,可以選擇坐船大半小時橫跨水庫到另一邊的小鎮去,又或者,開車往山頂方向走,沿著山路繞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到另外一個小鎮去。

不過,就算我生活的村子沒有因為興建水庫而被迫消失,傳統農村的景緻還是經不起歲月的考驗而逐漸變質了。

(待續)

2024/09/13

歸園田居的生活(下)

//無論身在何方,我都是這樣過日子的,流浪旅行、打工換宿、退修活動,這不就是我渴望已久的生活方式嗎?//

斷食的日子,時間變得很充裕,因為不用備餐,不用進食,不用洗碗,每天三餐,一星期七天,可想而知我省下了多少時間發呆放空思考。

「簡單的幸福」是我最後得到的答案,原來,活在當下就是我的人生意義。迪士尼電影《Soul/靈魂奇遇記》裏面的22號不就是和我一樣嗎?不一要要有專長展現自己,貢獻世界。活好每一個當下,用心感受每一個片刻,都可以是一種人生吧?

既然,從前流浪旅行已經學會了 「跟著地圖走,只能到達標示的地方;隨心而行,定能發現另一片天空」;既然人生不知道長短,我要今生無悔;既然活在當下  Here and Now是我的座佑銘,那麼每一天的 To do list 其實也算是一種人生目標吧?只是把每一天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而已。

瑜伽、靜心、頌缽;煮食、吃飯、洗碗;培苗、移苗、淋水、除草、收成、加工;劈柴、生火、堆肥。一切循環不息,原來,這就是生活。無論身在何方,我都是這樣過日子的,流浪旅行、打工換宿、退修活動,這不就是我渴望已久的生活方式嗎?

原來,Doing 做甚麼真的不重要,最重要是有沒有帶著那個Being 。從小時候開始便已經是一個做甚麼事情都很慢的人,只有小學教育程度的媽媽還給我改了英文名字Slowly。現在才知道,原來「慢慢」和「覺知」一直是我的守護天使。覺知每一個當下,我在煮飯,我在進食,我在洗碗,我在除草,我在畫畫,我在做瑜伽,我在彈結他。每一件事都帶著覺知,身心靈深層的連結,就是一行禪師那首歌曲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幸福就在當下。

最後,決定還是不要那麼貪心好了,把耕作面積縮小又縮小,一直到自己一個人能管理的範圍,我才能帶著慢慢和覺知,好好享受歸園田居的生活。

每天工作結束後我都在村子散步,有一天,我突然覺悟了,每天這樣子散步,從家裏出發,在村子裏繞一圈,最終又回到起點,這不就像人生嗎?每天的路線不同,每天的景緻也不同,結局雖然早已經知道,但最令人期待的原來是過程。人生旅途的風景,就是每一天每一個片刻組成,感恩我終於發現,幸福原來一直在身邊。

2024/09/06

歸園田居的生活(上)

//為甚麼我不用外出上班,每天在家生活的日子卻過得那麼累?//

時光飛逝,原來搬到深山生活已經快要四個年頭了。在這裏生活的日子很不真實,每天的時間都過得飛快,很快又一天,很快又一星期,很快又一個月,很快又一年的感覺。

很多朋友好奇我「歸隱」都在深山做甚麼?是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不是會很悶,沒有事情做?是不是有很多時間可以放空?是不是可以每天看日出日落星星月亮花草樹木蟲鳴鳥叫?

我沒有,為甚麼我沒有,因為我的時間表總是密密麻麻的,每天的  to do list一直寫一直剔一直加,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記得中學時讀過一篇文章,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章提到「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我應該就是那種會一直找事情做的人吧?

從前的我最喜歡的座佑銘是No plan is a good plan(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但我老公的解讀是,我的「沒有計劃」根本就是我的「計劃」。

從前上班有固定上班時間,所以要設好鬧鐘。現在我不用上班,我卻仍會設好鬧鐘:幾點起床,幾點做運動,幾點晚課。從前每週上五天班,休息兩天。現在我已經不知道每天是星期幾,因為每天都在做事情。

搬到深山生活以後,花了大半年時間裝修老房子,後來的一整年慢慢建構自己的日程。日復日、月復月,有一天突然發現,為甚麼我不用外出上班,每天在家生活的日子卻過得那麼累?從前上班都有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一星期有兩天休假做不一樣的事情。為甚麼現在的我卻從起床到睡覺,每天都忙個不停呢?

最初搬到深山時很有想法,甚麼農作物都想種,一直開地,一直買不同的種子和樹苗,最後把自己累壞了。自然農法不用除草劑不用農藥不用肥料,可是深山日照短,溫度較平地低,冬天又會打霜。農作物生長緩慢、田裏總有除不完的雜草和捉不完的蟲子,我需要重新適應深山的耕作週期。

明明耕作只是為了自給自足,可是過程卻總是充滿壓力。種子不發芽怎麼辦?幼苗生長緩慢怎麼辦?天氣一直下雨怎麼辦?雜草太多怎麼辦?周圍都是蟲子怎麼辦?收成太多怎麼辦?總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後來,決定給自己一星期的斷食斷網退修,好好和自己連結,感受一下自己到底在幹甚麼,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待續)

2024/08/30

深山裏的遺跡(五)


//如果,碉樓繼續日久失修,裏面的一切終將成為歴史,一切的傢俱、古書、帳薄。//

在房間的另一邊,是一張背靠著窗戶的木桌子,可以想像從前在這個全村最高的房間唸書或是工作的人,一面做事,一面遠挑窗外的景色,生活好不寫意。

打開木桌子的兩個抽屜,裏面放滿了早已被蟲蛀蝕了的紙碎。找來一枝竹籤嘗試尋寶,裏面竟然發現了一些還沒完全瓦解的紙張。我像考古學家一樣,輕輕的慢慢的嘗試把它們回復原貌。其中三張用繁體字打印著「廣東省政府財政廳徵收臨時地稅收據」,「龍門」縣是另外用蓋章印上的字體,「臨時地稅國幣」後面的「元」、「角」、「分」均有手寫痕跡,但字體太潦草我看不懂。最下款的日期打印著「中華民國」,「29」年「8」月是手寫的,但幾「日」剛巧被蟲蛀了。民國29年,即是1940年,天啊,超過80年前的收據啊!

我繼續用竹籤把紙碎挑開,嘗試探索抽屜不同的角落,每發現較完好的紙張便把它們抽出來放到桌面上。其實除了那三張地稅收據,剩下的都是寫滿毛筆字的宣紙,不過紙張實在太爛了,還有不知是潦草還是古字,只能斷斷續續地讀到一些字句。「十六年九月初九借谷」;「元年十二月初七日羅炳邦量谷弍斗」;「八月廿五日出杉費百一十」;「織駱蔴布一條/道光十二年土地會/八月初五日/存阿熙家下/十二月十一日借出」。

甚麼?「道光十二年」?後來上網查了查,即是公元1832年,差不多兩百年前的借據,有可能嗎?

然後,找到四張同款式的宣紙,上面印刷著的文字都已經褪色了,反而用毛筆字書寫的字體仍然很清楚,不過字體太潦草了,但四張均寫著「徐景福」的名字。四張宣紙印刷著和手寫的文字稍有不同,日期是,甚麼?其中一張還沒完全褪色的竟然印刷著「光緒」!手寫著「四」年「十二」月「廿四」日。

另有一張殘破不堪的借據,不過內容很有趣:
「牛耕帖/時值牛/二千文/等情其牛務須日夜少(小?)心/倘有失誤照牛身價賠還/稅牛耕帖/代筆人徐亞X執X/元年十二月廿五日」。

我再繼續往抽屜底層找,發現一捆本子狀的物體,慢慢把它打開,是一本相對完好的闊頁記帳簿。段落與段落之間留有空間,閱讀起來很清晰。跟之前發現的紙張一樣,手寫毛筆字採用直書,文字從右到左閱讀,日期的排序也一樣,意思是最久遠的日期會在簿子的最右頁,於是我刻意從最左頁開始翻起。

「五年十二月廿七日亞光借錢弍千三百文每千每月利息三十文算數寫白鹿貝杉山」;「同治五年七月十五日收下角林勝租穀五斗」;「同治四年五月十三日林嬸量谷二斗」;「同治三年七月廿五日職修來x利谷三斗」;「同治二年二月十三日亞有借本谷三斗利谷X七月初二日X本谷三斗欠利XX斗」;「同治元年十二月廿五日下角取信借本谷壹石言明上季/欠利X七斗」。

我嘗試一頁一頁往前翻著記帳簿,但很多頁面都被蟲洞和霉菌緊緊黏在一起了,為了不破壞它的完整,我直接翻到最前面,「同治」之前,來到「咸豐」年代了。

「二年正月廿六日亞林借糯谷三斗」;「咸豐二年正月廿四日持亮竟夫借本錢六千文又借XX本錢一千文四月十/持亮子四千四百五十文」;「咸豐元年十二月廿九日羅炳喬借本谷壹石五斗三利谷七斗X月十六日收谷弍斗」;「元年十二月廿八日啟成借本谷三斗/當絡布二丈四尺六月十八日X谷五斗四升」;「元年十二月廿七日徐亞國借錢六千文每千每月利息三十文/水牛牳帶仔三年十二月初六日收X壹千文五年十月初四日收X五千文同治七年三月十六日/撒回作廢」;「元年十二月廿六日亞有執X百文捉豬仔壹隻」;「元年十二月廿六日裔良執X壹千文利X叁百文捉豬仔壹隻元年十二月十九日面算三共數本利XX七斤四百二十文X月初一日收X弍千五百文十二月二十一日收錢XX」;「二年四月十六日黃觀石X子捉豬仔隻銅錢八百六十文」。

後來上網查看資料,「咸豐元年」是公元1851年,「同治五年」是公元1866年,即是說,這一本記帳簿足足使用了15個年頭。可是,經過150年後,它最終怎麼會出現在這條村子的碉樓四樓房間裏的木桌子抽屜內呢?

鄰居阿伯說過,這條村子有四百多年歴史,他們是姓「徐」的,河的對岸那條村子是姓「羅」的,雖然記帳簿內姓「徐」和姓「羅」都有出現過,但從前懂得寫字的人少之又少吧?所以是懂得寫字的祖先專門記帳嗎?

最初看到記帳簿內每個段落之間會留有空白處,以為是方便閱讀,後來我發現同一段落根本就有幾款字跡,應該是同一位村民有借有還時方便記錄吧!

一頁一頁翻看著這些歴史記錄,好像坐上了叮噹的時光機一樣回到過去,雖然未能完全明白文字內容,但讀著讀著,從前借谷比借錢的人還要多,又借豬又借牛又借布,不自覺會心微笑,那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啊!

我很好奇,上一次這些紙張被小心翻出,這些文字被好好閱讀是何年何月何日的事情?除了用手機紀錄外,我還可以為它們做些甚麼呢?在村子生活的這些日子,包括鄰居阿伯在內總共只有三戶人家仍然會回來耕作,其餘回來的村民少之又少。過時過節拜拜祖先,吃頓飯,簡單收拾一下房子便又匆匆離去了。

如果,碉樓繼續日久失修,裏面的一切終將成為歴史,一切的傢俱、古書、帳薄。如果,萬物有靈,一切早已植根在碉樓這個空間,我的身份也不容許我隨便把它們移走。

把所有紙張小心翼翼放回抽屜內,輕輕掩上木門,沿著樓梯一層一層回到地面。

再次站立在碉樓大門外,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心裏衷心感謝碉樓的大愛,容許我花上兩個多小時,像考古學家一樣,細細研究慢慢閱讀每一個角落、每一樣物件,深入她的心臟,感受她的過去。

祈望未來數十年,碉樓仍然屹立不倒,繼續看顧著祝福著這條村莊這片土地。

(完)

2024/08/23

深山裏的遺跡(四)


//鄰居阿伯說過這條村子從前科舉時候曾經出了一名秀才,不知道秀才先生年輕時會不會就是坐在這張椅子唸書呢?//

來到四樓,兩間房間中間的共用空間地上同樣堆滿了雜物,整體視覺效果卻較三樓舒服,也許是因為四周大窗戶加上破洞的瓦頂令整個空間明亮通風?物品比較像是博物館裏的裝置藝術存在著?

木椅子、木書櫃、木抽屜、竹籃子、玻璃瓶,東歪西倒的躺在空間的不同位置。整個地板還堆滿了過百塊大小不一的石頭,每一個至少巴掌大。為了對付山賊,從前村民從河邊一塊一塊把石頭搬到碉樓四樓以備不時之需。可是鄰居阿伯說他出生以來村子已經沒有山賊來訪了,意思是這些石頭已經躺在這裏70年以上嗎?

石頭之間還夾雜著很多瓦礫碎片,過百歲的碉樓始終日久失修,屋頂瓦片就這樣一塊一塊向下掉落粉身碎骨了。我曾問鄰居阿伯既然碉樓已經過百歲,為甚麼不可以跟政府申請保育呢?鄰居阿伯說這幢碉樓太普通了,政府人員回覆說沒甚麼保育價值。而整條村子已經十室九空,早已搬到市區的村民也不會願意花錢整修碉樓,也許,這就是農村的命運吧!

四樓右面房間的木門敞開,往裏面看感覺空空如也,只有數十枝幼身竹子孤單地依靠在牆角,和一地的碎瓦礫。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向外凸出的那一面牆上,有一道像雷擊的裂紋,從牆身左上角近瓦頂位置,「之」字形到牆身右下角。外面的陽光從縫隙間透進來,裂紋應該是泥磚與泥磚間的黏合鬆脫了,這也意味著,上面那半幅牆隨時有倒塌的機會,只是不知道向外還是向內罷了。

走到四樓的另一邊,左面房間的木門半掩著,木門上貼有兩張揮春。左面的已經殘破不堪,文字已經不能辨認了。右面那張則用簡體字寫著「萬紫千紅」,我很好奇它的下聯到底是甚麼。

輕輕推開木門,房間整體感覺較乾淨企理,地上只有很少量的瓦礫,牆上也不見有裂紋,是因為這間房間向陽時間較多吧?

房間角落擺放著一張舊式木椅子,像古裝劇大戶人家宴客時主人家正對著大門坐著的那款設計。椅子框架、坐板、扶手、靠背都是四四方方的,雖然椅子外觀看起來已經非常殘舊,但仍不失它散發出來的氣派。鄰居阿伯說過這條村子從前科舉時候曾經出了一名秀才,不知道秀才先生年輕時會不會就是坐在這張椅子唸書呢?

(待續)

2024/08/16

深山裏的遺跡(三)

//曾聽鄰居阿伯說這款竹籃子是從前每家每戶必備的貴重物品,都會被好好珍惜收藏,因為是喜慶場合專用的「手提籃」,裏面放上食物或是珍貴的禮物,手挽著它們去拜訪別人家。//

慢慢踏上木樓梯向三樓進發,樓梯頂旁邊是一個正方型的小窗戶,陽光透過窗戶灑下樓梯,感覺正在踏上天國的階梯一樣。

到達三樓,被眼前一片頹垣敗瓦的景象嚇了大一跳。三樓間隔同樣是左右各一間大房間,但中間的共用空間滿地泥濘,兩個開放式木櫃子隔著一點距離面對面站在地上,右邊的櫃子被兩個大木框依靠著,是從前製作豆腐的框架吧?左邊櫃子旁邊是一個有一個大缺口的巨型瓦缸,裏面的舊衣物和一堆不能辨認的東西像硬掉了的泥漿從瓦缸經缺口傾瀉到地上。地上佈滿粉碎了的膠袋、紙張、布料,是被蟲蛀了還是發霉了的各種纖維嗎?

蹲到兩個木櫃子前面細看了一下,櫃子殘缺不堪,滿佈白蟻蛀食的痕跡,裏面佈滿灰黑色的灰燼,夾雜著部份橙色封面白色內頁的本子。從櫃子裏挑了一本較完整的「書」放到地上,幸好它們沒有被人撕成碎紙,只是不知道是雨水還是蟲洞把書頁都緊緊黏在一起了。小心翼翼的把它翻開,同樣都是用繁體字印刷的文言文文章,翻開了其中一頁:

//蔡XX老夫子評

崇論宏議慷慨激昂根柢槃深有 國初諸老風範 
同是兵農運題而鑄史鎔經純以議論驅駕是謂於文章之境能自用其才
年愚弟胡瑤拜讀

手法返虛入渾魄力積健為雄矯矯龍性合變化卓立天骨森開張文之能事似此見者當無不推袁
愚弟何家驄拜讀//

以我有限的文言文知識,我相信這兩篇是兩位學生的文章讀後感,雖然我看不懂他們到底有甚麼感想。

下一頁寫著:

//以立命而X於廟堂之擘畫則百產有窮之利胥為民留其有餘有餘者足之效也吹X鼓蜡三春慰保介之咨祈雨聽琴五福拜曾孫之鬯遵斯道也朝廷不貴生金生玉之書宵小敢生取麥取禾之釁而捍患之策在是已若禮樂則俟君子矣求蓋因子之哂由而為是讓也
聚奎堂原批
氣清而腴慷當以慨
吳菊湖老夫子評
X有本源詞無枝葉閎中肆外湛然經籍之光//

到底,是我的文言文太差勁,還是這些都是古代的文章,只有考科舉的人才懂?很好奇我認識的朋友都有誰看得明白麻煩跟我說一聲。

站起身來走到右面開著房門的房間,房間整體空空的,看來東西都被清理過了,只剩下數樣破舊的東西。木樑上不同位置掛了三個大小不一、設計懷舊的竹籃子,三條長長的粗藤從籃子一邊綁到另一邊,中間交叠的地方緊緊的綁在一起做成挽手。曾聽鄰居阿伯說這款竹籃子是從前每家每戶必備的貴重物品,都會被好好珍惜收藏,因為是喜慶場合專用的「手提籃」,裏面放上食物或是珍貴的禮物,手挽著它們去拜訪別人家。

雖然現在這三個籃子看起來都有點破損,但原因是被過度使用,並不是因為被蛀食。這也是為甚麼它們總是被掛在木樑釘子上的原因,因為那是蛇蟲鼠蟻較少機會破壞到的位置。籃子的編織也充滿心思,不同位置會用上不同編織手法,有些蓋子還會編上花紋圖案甚至文字,從前的師傅手藝真的很難能可貴。

房間角落分別放著一個揭蓋式的藤箱子和木箱子,兩個都沒有上鎖。慢慢打開蓋子,裏面均放著摺疊整齊的舊衣物。小心翼翼把蓋子蓋好,既然兩個箱子的狀況都良好,也許再多放一百年衣服仍然可以保持原狀吧?

三樓左面的房間是鎖上的,那是一把古老設計的鐵製門鎖啊!鎖匙洞在旁邊,開鎖後橫杆打橫移動便可以。不過,整把門鎖都鏽跡班班了,就算鎖匙還在也開不了鎖吧?

(待續)

2024/08/09

深山裏的遺跡(二)



//挑了一叠較完好的碎紙出來,慢慢打開嘗試還原它的外貌,是一篇繁體字的文言文。上面寫的明明是中文,但我閱畢後卻滿腦子黑人問號,只知道是關於「梁惠王」和「孟子」的。難道這是一本古書嗎?//

抵達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樓梯頂旁掛在牆壁上的三樣巨型物件。左面是兩個扁身六角形大竹籃,應該是從前村民曬農作物之用的;最右面是一個稻草編織而成的圓圈狀物件,是巨型煲墊嗎?應該不會是日式的注連繩吧?三樣物件在牆上一字排開,就算它們已經不再被使用了,懸掛在牆壁上卻像裝置藝術般存在著、裝飾著這樓層。

二樓兩旁各有一間大房間,右面房間的木門是半開著的。慢慢推開了門,房間兩邊盡頭均有一個小窗戶,是縫隙形狀的,小小的窗戶能夠透進來的光線非常有限,我必須把頭燈光度調高才能看得清楚。

房間地下堆滿了竹籮,數量有十數個之多,但它們全部保存狀況良好,是因為從前很少被使用?還是因為曾經被好好珍惜愛護?竹籃堆之間放置了數個大瓦缸,是從前村民用來醃製咸酸菜之用吧?中間夾雜了一個橢圓形高身木桶,像是小孩子的泡澡桶,木桶外有大大的粗黑筆字體「1983年冬置」,是想寫冬「至」嗎?還是購「置」的意思?當年曾經泡澡的小孩,現在是不是都已變成大叔大嬸呢?

房間左面,並排著兩個同款式的四門原木大衣櫥,它們的款式跟樓下房間的相比更古老懷舊。輕輕打開每一扇櫃門,看來東西早已被清空,只剩下又破又爛的舊衣服,夾雜著一股發霉味。其中一個抽屜堆滿了紙碎,是蟲蛀的?但我覺得比較像是手撕的。挑了一叠較完好的碎紙出來,慢慢打開嘗試還原它的外貌,是一篇繁體字的文言文。上面寫的明明是中文,但我閱畢後卻滿腦子黑人問號,只知道是關於「梁惠王」和「孟子」的。難道這是一本古書嗎?是因為歴史原因碉樓內不好生火於是村民只能用手撕去毀屍滅跡嗎?

衣櫥底放了一個揭蓋式的中型藤編箱子,上面有金屬製的扣子,卻沒有鎖頭,於是我慢慢把它從櫃底拉出來,重重的,很好奇裏面珍藏了甚麼東西。慢慢揭起蓋子,原來整個箱子都塞滿了差不多大小的長方形木板,足足有幾十塊。這款木板我的老房子也有,幫我們裝修的鄰居大叔曾經說過這種木板較珍貴,雖然都是杉木,但樹齡較大,硬度較高,從前村民用來製作木桶之用的。不過,這個箱子的木板恐怕沒有機會變身成木桶了,懂得純手工製作只靠入榫不用膠水而木桶又不漏水的師傅,不知道在那裏才能遇上了。

把藤製箱子蓋好推回衣櫥底,站起身再次瀏覧四周,真是一間充滿故事的
房間啊!走出門外,把木門拉回半掩的位置,心裏謝謝房間跟我分享她的歴史故事。

二樓左面的旁間上鎖了,是傳統的鎖門設計,一條扭紋狀的鐵鏈連結在木門上,把鐵鏈盡頭的鐵圈套在木框上另一個小鐵圈,再把鎖頭鎖在門框的鐵圈上。

旁邊是通往三樓的木樓梯,視線卻被樓梯底的物件帶走了,是一張帶有桌面的原木嬰兒櫈,坐位中間還有一個小圓洞,是方便小便直接流到地上嗎?整張櫈仔很重手,每個連接位都是完美的榫接,櫈子完全沒有破損,有可能是家傳之寶嗎?不知道從前的師傅要花上幾天還是幾星期的時間才能做好一張嬰兒櫈?真正的匠人精神,現在已經可遇不可求了吧?

感恩,碉樓二樓的感覺跟一樓完全不同了,放眼過去都是傳統農村的用品,是因為樓梯形成了結界,把閒雜人等、閒置物品都阻隔在樓下吧?

(待續)

2024/08/02

深山裏的遺跡(一)




//鄰居阿婆的房子就在碉樓旁邊,我跟她說,我想入碉樓參觀啊!她問:「你不怕嗎?」我說「我有頭燈!」我再問「裏面穩陣嗎?」她說「穩陣啊!」//

我生活的老房子,位於深山裏的小村落。村子裏大約有二十間房子,大部份是傳統的單層瓦頂泥磚屋,我租住的老房子和公家的禾堂則是兩層高。全村最高的建築物是位於祠堂旁邊的碉樓,一共四層樓高,過百歲的年紀,在外牆卻看不出她的風霜。

碉樓的設計與別不同,古色古香,很有特色。因為防禦功能,樓下三層的窗口都小小的,只有一條長縫。四樓的窗口相對較大,不過跟村子裏其他房子的窗戶比較仍是較小的。聽說從前有山賊入村時,村民會通通躲進碉樓裏,然後會在四樓往外丟石頭,讓山賊不能破門而入。

搬到深山以後,一直被碉樓的外觀吸引:四樓的正方形窗口活像碉樓的雙眼;四樓牆壁中心位置外掛著一個長方型空間,加上上面小小的窗戶活像碉樓的鼻子;三樓的小縫隙窗戶像鬍子;三角形的瓦磚屋頂則像帽子。碉樓四個方向的外觀略為不同,但同樣像在四面八方看顧著整條村莊和山林。

一直很想找機會進入碉樓好好參觀,可是雖然碉樓的大門長開,我卻不敢貿貿然走進去。因為村子裏常常沒有人,較常見面的鄰居阿伯夫妻也不是長住在村子裏,他們偶然回來耕作幾天又回到鎮上和兒子媳婦生活,因為他們要幫忙湊孫子。碉樓過百年歴史,萬一年久失修,我進去了樓梯地板木樑屋頂通通塌下來,我沒有出來怎麼辦?

另外,我始終初來報到,不確定是不是所有村民都認識我。間中有些村民會即日來回拜拜祖先之類,若果沒有人知道我進入了碉樓,然後他們聽見碉樓內有聲音……又或者,我以為村子無人,結果我進入碉樓後又聽到有聲音……總之,都是擇個良時吉日才拜訪比較好。

搬入深山整整一年後,我期待的一天終於到來了。那天村子裏年紀最大,八十多歲的鄰居阿婆剛巧回來收薑。跟她聊天,問她有關碉樓的故事,不過她也不知道碉樓到底幾多歲,只記得在她小時候已經蓋好了,她說,「應該有百多年歴史吧!」

鄰居阿婆的房子就在碉樓旁邊,我跟她說,我想入碉樓參觀啊!她問:「你不怕嗎?」我說「我有頭燈!」我再問「裏面穩陣嗎?」她說「穩陣啊!」

於是,我回家穿好雨鞋,帶上手套和頭燈。穿過祠堂,我來到碉樓大門前,抬頭仰望這幢䇄立了過百年的建築,雙手合十閉起雙眼跟她禱告。感謝碉樓的存在,一直眷顧著這條村莊。感恩我們的相遇,希望她准許我進入她的空間,閱讀她的故事,認識她的歴史。

戴上了頭燈,慢慢走入了碉樓。從前經過碉樓門口的時候也有探頭看了看裏面,不過這次親身踏入這個空間還是被面前景象嚇了一大跳。地下樓層周圍被各式各樣的雜物佔據了,而這些雜物很明顯都是屬於近代的:塑膠容器、玻璃瓶、月餅盒、發泡膠箱子、鐵絲網、竹籃子、大木桶、瓦缸、金屬煲,還有幾包硬掉了的水泥。木門門框上的鐵釘掛著爛掉了環保袋和紙袋,另一面泥磚牆上打上了竹釘,掛著一個巨型紅白藍膠袋。

大門右邊有一間開著門的小房間,放著一張歴史悠久的單人木床,床上床下同樣胡亂堆滿了雜物:紙箱、膠桶、鐵桶、竹籃、雨傘、舊鞋子、舊水管、老鼠籠。旁邊是另一間小房間,不過卻上鎖了,雖然門閂和鎖頭都已經生鏽。

大門左邊是一間大房間,它的木門半掩著。我慢慢把兩扇門推開,房間內的物品相對整齊,應該是鄰居阿伯暫放的東西吧?門後是一大捆農用的紗網,旁邊整齊排列著不同大小的瓦缸、木桶、膠桶,它們前面,放著一大桶噴霧式除草劑。

房間左邊盡頭是一張木製雙人床,看來有一定的年份,突然我想起了《胭脂扣》裏張國榮送給梅艷芳的那張大床。床下底堆放了過百隻不同大小不同圖案的陶瓷飯碗。

房間右邊盡頭是一個充滿歴史感的巨型木衣櫥,裏面堆放了年代久遠的衣服。櫃底發現了數個舊式熱水瓶。

離開大房間,碉樓地下盡頭是一條一人闊的木樓梯,旁邊牆壁依靠著一個大大的鐵製牛犁田工具。花了半小時在地下樓層,是時候上樓上了。用腳試了試梯級的穩固性,然後一手扶著牆壁,再一步一步踏上木樓梯,我來到碉樓二樓。

(待續)

2024/07/26

深山裏的世外桃園(下)

//一份無法形容的感覺油然而生,是生氣?是痛心?是無奈?是難過?//

一年過去了,又到了夏天的季節。有一天,一位鄰居大叔突然回到村子裏。這位大叔曾經幫忙我們裝修數個月,那時候他才住在村子裏,其餘時間他住在市區裏的房子,方便外出打工。鄰居大叔跟我說當天會帶十多位舊同學到世外桃源「野炊」,還跟我家借了柴刀和鐮刀。

第二天,我獨自走到世外桃源,被四周的景象嚇了一跳,用「髒亂臭」形容最適合不過了。四周滿佈即棄餐具、食物包裝、紙巾、報紙、煙頭和蚊香,瀑布和水潭無一倖免。野炊的位置有明顯生火痕跡,廚餘滿佈地上,部份垃圾用塑膠袋盛戴著卻直接被丟進叢林裏。

一份無法形容的感覺油然而生,是生氣?是痛心?是無奈?是難過?

回家拿了數個大膠袋和長夾子,再次回到世外桃源。心裏默默地唸著零極限,雙手一面撿垃圾。誠心向山神河神道歉,祈求大地母親的原諒,一群無知的人類破壞了她的神聖。

最後,我撿了足足三個大膠袋的垃圾,走回村子拿到垃圾站丟棄。剛巧鄰居阿伯經過,他好奇我手上拿著些甚麼。我直接吐糟了幾句,「為甚麼鄰居大叔和他的舊同學可以那麼不負責任,垃圾直接在山裏亂丟?明明走回村子就有垃圾站!」鄰居阿伯只簡單「哦」了一聲,也不再說些甚麼。

到底,是誰不諳世事?真的是鄰居大叔不負責任嗎?這條明明是他的村莊,這裏是他的鄉下,瀑布是他的童年回憶,為甚麼他們可以這樣子?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後卻徹底破壞然後不顧而去一走了之?

還是,我才是無知的那位?垃圾站的垃圾最終也是運往堆填區,只不過遠離人們生活的場所而已。眼不見為乾淨,大自然同樣只能用時間去承載去包容它們。

我想不通,只感到難過和難受,我不知道我還能夠為大自然做點甚麼。最後,我決定發相片和短訊給鄰居大叔跟他表達內心的感受。

「一直以來,我覺得村子裏有一個美麗的小瀑步很幸運,每次走進去都像走到世外桃園一樣。昨天,我走進去只看到滿地垃圾:西瓜皮、龍眼殼、骨頭,它們是可以分解的?所以它們在發酵,到處一股酸臭味。王老吉紙盒、天地一號鋁罐、塑膠袋、塑膠杯、紙牌、紙巾、報紙、蚊香,變成了瀑布的風景。我只感到很難過。」

數個小時後,鄰居大叔回覆了:「不好意思,辛苦你了!」

感恩,鄰居大叔的正面回覆讓我釋懷了許多。

那一年,我沒有再到訪世外桃源,只希望大地母親可以用時間好好療癒這片土地,暫時不再被可怕的人類打擾。

我真的是在深山裏歸隱嗎?有人的地方就有磨擦。或者,我的生命課題就是要學習怎樣和不同價值觀的人溝通和相處,無論在城市還是深山都一樣。

2024/07/19

深山裏的世外桃園(上)


//脫去衣服泡在清澈見底的溪水裏,背靠山林遠挑前方竹林山巒的景致,差點以為自己走進了夢境一樣。//

我在深山生活的小村莊,有一個祕境,是一處很適合獨處的好地方。

最初搬到深山的時候,老公找來廣州的男友人幫忙翻新老房子,廣州友人喜愛四處尋幽探秘,後來我在他的朋友圈發現了相片,他才告知我這個地方,還千叮萬囑我不要一個人前往。我才不管他的忠告,下定決心要找一天一個人去探險。

要進入秘境,需要從村子往山裏面走。進入山林當然要有儀式,雙手合十閉起眼晴跟大地母親禱告,祈求山神河神批准進入山林以感受萬物和獲取力量,祈求旅途平安。

向著小溪流的源頭方向,一直沿著山徑往竹林深處走。大約十五分鐘的路程,潺潺流水聲越來越清楚,一轉彎眼前便出現一座兩層樓高的小瀑布。急促的水流傾盆而下,激起無窮無盡的浪花。

我急不及待走進瀑布感受山水的洗禮,純淨的泉水沖刷了全身,也洗滌了心靈。

依靠瀑步旁邊是許多許多的大岩石,手腳並用爬上岩石到達瀑步頂端,是一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那裏有數個小水潭,源源不絕的溪水從山上流入水潭中。脫去衣服泡在清澈見底的溪水裏,背靠山林遠挑前方竹林山巒的景致,差點以為自己走進了夢境一樣。

第一次到訪這個神聖又充滿療癒氣息的祕境,我像發現了世外桃園一樣興奮感動,久久不願意離開。最後我撿了小石頭叠起了瑪尼堆,為這片山林和土地送上無窮無盡的祝福,才萬般不捨地回家。

後來跟鄰居阿伯聊起,方知道這個瀑布原來不是祕境,是全村人人皆知的地方,只不過村子現在只剩下鄰居阿伯夫妻長住,數十年前那瀑布可是村民夏日消暑的好去處呢!

不過,第一次到訪這個仙境後,我決定以後收到瀑步的召喚才會再次造訪,以保持她的獨特性和純潔度。

(待續)

2024/07/12

大雄的故事(最終章)


//每次看見大雄,我都跟他說,「有一天我要把你變成我的下午茶,豉油皇雞脾!」可是,這句話永遠都不能成真,只能成為追憶了。//

鄰居阿伯養雞,年輕的母雞會留下來生蛋,當生蛋數量逐漸減少,便會把母雞宰來吃。他有兩隻公雞專門留種用的,其中一隻好像已經十歲了。間中他也會買來一些閹雞,放養幾個月後再宰來吃,因為體型較大,肉質口感跟母雞不一樣。

我吃素十個年頭了,最初是因為環保,因為動物權益,因為想為地球出一分力。但後來卻逐漸發現,吃素不一定比吃葷環保。鄰居阿伯自己種米自己種菜自己養雞,真正的自給自足,為自己的食物負上全部責任,碳足跡零排放,這樣才叫真正的環保,真正的永續吧?於是,我也決定,當有一天我能夠手起刀落,為自己的肉食負責任,我也會吃自己飼養的雞隻的。

每次看見大雄,我都跟他說,「有一天我要把你變成我的下午茶,豉油皇雞脾!」可是,這句話永遠都不能成真,只能成為追憶了。

大雄有鋪偷走癮,在舊雞舍偷走,在新雞舍也偷走。就算買了鐵絲網圍起草地,大雄總會帶著母雞在圍欄旁邊爬地,或是直接用嘴穿過鐵絲網的孔洞,盡牠們所能吃外面的蟲子。久而久之,鐵絲網一年後也逐漸生銹破損,牠們成功偷走到雞舍外面,跑到我的菜園大肆破壞。我的菜園都用樸門設計方式管理,農田裏鋪滿覆蓋物,保持泥土濕潤讓蟲子蚯蚓生活愉快,結果雞雞當然可以大快朵頤了。

有一陣子每天工作的日程把我累壞了,每天早上還要走到雞舍開門每天晚上還要走到雞舍關門。我想,既然另外有買鐵絲網圍起了草地,裏面的淘寶雞舍就可以不用關門了?雞雞那麼早起,牠們可以不用等我起床,就可以直接走到草地曬曬太陽爬爬泥土不是更理想嗎?

這個決定令我每天的工作減少了兩個動作,我當然很樂意。可是,過了一陣子,晚上沒有回到高處睡房,一直待在地下蛋箱抱窩的小雪突然不見了!可是在另一蛋箱抱窩的蘇小雞還在啊!

又過了幾天,在另一個蛋箱抱窩的阿貴也失蹤了!(阿貴是誰?是承租了附近桔子果園的貴州夫妻放養的貴州雞,可是貴州夫妻回貴州了,剩下阿貴一隻雞天生天養,最後她自己飛入我家雞舍長住下來了。)幸好我最愛的蘇小雞還在。

我找鄰居阿伯求救,他知道我晚上沒有關好雞舍門,就直接推測是黃鼠狼來找吃啦,吃了第一隻小雪,過幾天再來吃阿貴不出奇。下午鄰居阿伯找來附近村落的鄰居大叔一起視察現場,我們在雞舍外圍兜圈,大叔指著一個扁了的鐵絲網位置,說黃鼠狼一定是嚙著雞隻直接跳上鐵絲網再逃走出去,所以才踩扁了鐵絲網。果然在鐵絲網外圍不遠處發現了小雪的羽毛,大叔推測小雪可能在那個位置掙扎,因為只有羽毛沒有血跡,黃鼠狼可能回到山裏才享用美食。

這次以後,為了確保雞雞的生命安全,我只好把開門和關門的任務加回我的日程裏,然後,又用盡方法把破損的雞舍圍欄修補,不讓雞雞偷走的同時,也不想有野生動物躲到放養草地裏。

母雞除了被天敵抓走,也會沒有緣由下生病死亡,灰毛和金毛來了一個年頭後就是這樣走了。那時候母雞數量一直減少,又完全沒有小雞出世,最終只剩下瘦猛猛、蘇小雞和黑毛。她們三個不怎麼會飛,最高就一米左右的高度,但大雄卻不一樣,他輕功一跳就兩米,所以才常常飛到雞舍頂「咕咕咕咕」,再輕而易舉地跳到外面去。當我把鐵絲網圍欄修補好後,大雄不能再帶著母雞從鐵絲網底偷走,他索性獨自去偷歡好了。

老房子坐落在村尾,旁邊的房子是屬於村子共有的禾堂。由於村子附近山頭早已承租給一些大老闆種植杉樹作木材之用,每年有些月份那些大老闆都會請來十幾個外省工人幫忙鋸樹和搬運,他們就短期住在禾堂。

那陣子的工人飼養了數隻母雞,晚上會關在房間,早上就讓她們四處奔跑。大雄發現不遠處搬來那麼多女生,就不管家裏三位老婆,每天外出尋歡去了。天性狂野的大雄最愛顯示自己的風度,就是不斷帶女生四處尋寶,發現食物就咕咕叫再讓給女生吃。

如是者過了一兩星期,有一天鄰居阿伯來拍門,很生氣的說大雄每天帶著工人的母雞去爬他的菜園,把他辛苦移植的菜苗都吃光了。鄰居阿伯說他要放農藥了,叫我把大雄關起來。我說,假如我有能力把大雄關起來,他又怎麼能夠偷走呢?

就在同一天的下午,附近工人走過來跟我說,大雄中毒了。我走到鄰居阿伯的菜園附近發現了大雄,原來鄰居阿伯真的放農藥了,他警告了工人,工人立即把母雞關到房間去了。可是就算四周沒有母雞,大雄仍然不願意回家,他把鄰居阿伯田裏混有農藥的稻谷通通吃到肚子去了。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眼呆滯,走不了直線。工人對我說,「趁大雄還沒有毒發身亡快快宰來吃了吧!」我心裏一千個黑人問號,我可沒有要尋死啊!

抱著大雄回到了雞舍,嘗試給大雄一點清水喝,但他開始口吐白沫。瘦猛猛、蘇小雞和黑毛圍了過來,看了一下又自顧自的爬地去了。我摸了摸大雄的羽毛,叫他好好休息,我們雞舍是他永遠的家。

第二天一早再到雞舍,大雄已經離開了。在大雄最愛偷走爬地的後花園裏挖了個墳墓,給他獻上最美的野花,感謝他這些年的陪伴,祝福他一路好走,來世有緣再見。

回想那幾天發生的一切,如果鄰居阿伯走來警告我的時候,我立即把大雄關起來,結果會不一樣嗎?我覺得未必,因為關得了一天關不了一世,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或者,這就是大雄的命運,結局只能一死以謝天下吧!


2024/07/05

大雄的故事(三)


//那麼殘忍的做法,我這輩子應該也不會對我的雞雞做,要下蛋就下蛋,要抱窩就抱窩,要耍廢就耍廢,跟隨自己的生活節奏生理週期是最重要的吧?//

雞舍太大真的不好管理,於是我決定把雞舍從老房子前門位置搬到後門位置,因為後門是我的私人後花園,遠離車路。最重要的是,既然養雞的責任已經落在我身上了,我就用自己的方法重新設計雞舍和照顧雞雞吧!

淘了鐵絲網雞舍放到我的後花園不遠處,另外又買了一米半高的鐵絲網把放養草地圍起來。這次我把草地範圍縮小,不再是幾千呎了,大約一千多呎左右吧?我還把它分成AB兩區,A區是雞舍前門進入,B區是雞舍後門進入。這樣子草地便可以輪流休息,讓生態恢復。

大雄、瘦猛猛、蘇小雞、小雪、小米和歪頭一同進駐新家,重建家園。這個新雞舍的位置很好,我的二樓睡房小平台和樓下浴室窗戶都能看得見,我可以常常偷看雞雞們在做甚麼。

之前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可能雞雞有後遺症吧?小米和歪頭三個月內相繼離世。雞隻數目只剩下一男三女,於是,我叫廣州友人幫忙,下次來探訪時幫忙帶來幾隻母雞。

過了一些日子,廣州友人再從他之前採購大雄和瘦猛猛的地方買來一些雞雞。原來,那是他朋友親戚在農村放養的走地雞,怪不得跟我在市場購買的完全兩個樣子。

新來的母雞差不多每一隻都不同顏色,於是,我便直接用顏色幫她們改名,黑毛、灰毛、金毛,她們都很活潑。

還有另外兩隻是同一個品種,都是雜色系,胖胖的,常常湊在一起,於是我叫她們「肥姐」和「肥妹」。不過她們相對較呆滯,還是已經在生病嗎?最後也在兩個月內相繼離世了。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每天的日程如常,餵雞、掃雞屎、拾雞蛋、跟雞雞玩。不過,自從歪頭離開後,剩下的雞雞都只會在進食的時候讓我摸一下,還要左閃右避的,超級不情願的樣子。

台灣友人也有飼養雞雞,我看她們常常直接把雞雞抱在胸懷,或是把小雞們放在掌心上,為甚麼我的雞雞那麼膽小?是因為牠們都不是在我家出生嗎?所以沒有習慣從小被人類撫摸嗎?一定是這個原因,因為台灣友人家裏飼養了幾十隻雞雞,一年四季都在下蛋孵蛋,然後一批又一批小雞長大成雞,再一直循環不息。

我也很想有自家產小雞啊,但為甚麼一直沒有成功?那麼帥的大雄一定要後繼有雞才可以啊!大雄那麼多老婆,每天早午晚都色色的,常常從後突襲母雞,然後母雞鬆一鬆全身羽毛,又會當沒事一樣繼續爬地找吃的。

搬到深山生活的第一個春天,很多母雞都有抱窩的狀況,那時候雞舍還在舊位置,可是圍欄破損嚴重,有圍欄跟無圍欄沒有分別。雞雞會四處找隱蔽的地方生蛋,有時候在雞舍後方,有時候在草叢中間,每天拾蛋都像尋寶一樣。因為不是每一隻母雞每一天都會生蛋,不同年紀不同品種也有不同週期,所以每次拾到雞蛋我都不知道是誰的。

那時候有二十隻雞雞,每次我餵食的時候牠們都會蜂擁而出,不過正在生蛋的可能會先完成任務。有一天我餵食的時候我老公突然點數,發現少了一隻母雞,甚麼?是誰啊?可知道不是每一隻母雞都有名字,雖然有不同性別不同品種但有好幾隻真的長得一模一樣。我們四處搜尋,是躲起來生蛋了嗎?但雞舍大大小小的角落都沒有啊!後來,我老公在村子裏的廢棄牛欄發現了肥嘟嘟,她竟然大老遠的過河又爬坡啊?一定是因為牛欄裏面堆滿了稻草。最過份的是,她懷中竟然藏有十四隻蛋啊!原來肥嘟嘟已經離家出走兩星期了嗎?

跟據鄰居阿伯的說法,春天是母雞最會生蛋的季節,每天生一隻雞蛋,可能生了十隻八隻後,就開始抱窩三四星期,直到小雞出世為止。為了確保小雞同一天出生,鄰居阿伯會每天收走雞蛋,發現母雞有抱窩現象時,再把她帶到光線陰沉的獨立房間,然後把十數隻體積較大的雞蛋塞到她懷中,因此母雞孵的蛋很大機會是來自不同母雞的。鄰居阿伯只讓孵蛋能力高、帶小雞經驗豐富的母雞孵蛋,其他母雞則會弄醒她們,讓她們盡快回到生蛋的週期裏。怎麼弄醒她們呢?我便親眼見過鄰居阿伯直接捉起母雞雙腿,然後恨恨的把她丟進魚塘裏。突然被丟到冷水池裏,再想抱窩的母雞也會清醒過來,不會游泳的雞雞會趕緊拍打雙翅,盡快掙扎到岸邊上水。

那麼殘忍的做法,我這輩子應該也不會對我的雞雞做,要下蛋就下蛋,要抱窩就抱窩,要耍廢就耍廢,跟隨自己的生活節奏生理週期是最重要的吧?

回到肥嘟嘟的故事裏,既然她已經成功離家出走而又生了十四隻雞蛋,我不會為了吃蛋而中斷她的雞生任務的,我還給她帶來食物和食水,好讓她不用大老遠跑回雞舍補充能量。

每天我都去牛欄看看肥嘟嘟,很專心抱窩的樣子,不過食物食水好像完全沒有減少。突然有一天,肥嘟嘟不見了!只剩下十四隻雞蛋原封不動躺在那裏。肥嘟嘟是上廁所了嗎?是回雞舍了嗎?四處尋找都不見肥嘟嘟的身影,數小時過去了,媽媽不見了怎麼辦?雞蛋又怎麼辦?鄰居阿伯說數小時雞蛋已經放涼了,已經不能孵出小雞了。我不死心,死馬當活馬醫,死蛋當活蛋孵吧!我把它們全部寫上編號,拿回雞舍塞到同樣在抱窩的蘇小雞和小雪懷裏,她倆的懷中本來就沒有雞蛋,她們之前生的蛋早已變成我的食物了。

一般來說,母雞開始孵蛋後三星期小雞就會陸續出世了。四星期過去了,這十四隻雞蛋仍然原封不動躺在那裏,小雪和蘇小雞每天外出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她們也自然的清醒過來了。或者,鄰居阿伯說對了,雞蛋早已放涼不可能孵出小雞。於是,我幫它們挖了墳墓,獻上了野花,祝上了祝福。

搬到新雞舍後,蘇小雞和小雪間中就會抱窩,我也學鄰居阿伯,雞蛋收走後先不放雪櫃,先在室溫放著,母雞開始抱窩再塞給她們。

可是,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雞蛋,總是未能成功孵出小雞,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鄰居阿伯說我不能讓母雞生蛋和孵蛋在同一個蛋箱,要把她們帶到另一個房間,遠離雞群才能好好專心孵蛋。於是,有一次我刻意把老房子的小房間清空,木窗剩下縫隙只有微量光線,放了兩個紙箱,鋪好稻草,放好食物食水。用舊毛巾把正在抱窩的蘇小雞和黑毛眼睛蓋起來,把她們抱到小黑房放入紙箱內。怎知道,把她們帶到陌生環境的動作卻把她們嚇醒了,她們在房間裏雞飛狗走,於是我又把她們抱回雞舍,但她們已經沒有要再孵蛋了。

生兒育女是動物本能啊,雖然現代的雞隻都是人工孵化的,但不會因為她們都是在孵蛋器出生而不懂得孵蛋吧?又因為是被關養而不會帶小雞?那麼雞雞有一天不就絕種嗎?不過話說回來,我家的雞雞不是每一隻都會生蛋,也不是每一隻會生蛋的都會抱窩。來了最久的瘦猛猛,一年四季間中都會生蛋,但她從來也不會抱窩,一次都沒有。

終於有一天,謎底解開了,原來,大雄是虧的!詳情請看另一篇文章《蘇小雞又當媽媽了》。

(待續)

2024/06/28

朋友一生一起走 (下)




//一次又一次不睡覺玩桌遊
大學畢業後已經沒有試過一班朋友圍在一起這樣玩了
原來動腦筋是很有滿足感的//

友人從出發前到見面後一直重覆提點我們的
是他不太會煮飯所以我們要輪流幫忙煮飯否則會每晚重覆吃一樣的
這個 當然沒有問題啊
因為 我和老公都是大懶人只要別人肯煮每晚吃一樣的又有甚麼所謂
哈哈
好了 有些晚上我也來亂煮一下吧

友人早已退休每天在家忙這忙那
友人太太在中學當兼職老師剛巧我們到訪的時候放大假
他們這陣子都在168所以早午餐我們自顧自的好了
晚餐大家才會聚在一起吃

友人說要好好計劃一下行程活動
我說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
友人說除了Longboat的四日三夜其餘活動都要看天氣再confirm
我說沒有關係啊其實我只是要來couchsurfing 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
對我來說這個旅程一定要做的就只有整歐包和包粽子
我們一共逗留三星期不如我們四人每人推薦一部電影大家一起看也不錯

時光飛逝
最終三星期真的一眨眼便過去
一班好朋友在一起
無所不談毫無顧忌
借宿在別人家卻像在自己家一樣悠然自在

友人很用心良苦的準備這次接待
想把附近最好的景點帶給我們看
想把最多的戶外活動帶給我們玩

對我來說
去旅行最吸引的卻是逛超市
可以了解當地食物種類價格
還有看看當地居民和超市職員的特質
半星期四人份量的食物怎麼一下子就把手推車裝滿了
抬頭發現了監控和大螢幕當然立即要和手推車來張自拍照

友人有一部小帆船
夏天到了可以重新下海了
我們的舊公司OB就是揚帆出海的意思
於是到埗第二天我們一起到船會幫忙
老公和友人在船上set up
我則從事最擅長的工作
在旁邊的pontoon 曬太陽躺平睡覺

友人住家附近的海岸是文化遺產
於是週末他們帶著我們去挖化石
過百名的遊客遍佈石灘
大家都自備鐵錘膠桶眼罩到處挖挖挖
可是一小時過去了我們挖到的化石都小小的脆脆的
最後一碰雨水便整個粉碎了

四日三夜Longboat之旅
大家輪流做倉鼠一直跑上跑落
體驗船隻在運河行駛的滋味
上岸推橋過船拉橋上船
上岸開閘關閘進水放水上船

一日獨木舟之旅
爬著單人肥婆艇還沒有腳踏結果雙手都要酸掉了
數十隻海獅躺在荒島岸邊曬太陽的景致呢?
原來友人沒有留意漲退潮時間
最終只有三數隻海獅在海中半浮半沉間中給我們露一下臉

兩日一夜帆船之旅
一起帆雨便下過不停
熟悉的引擎味讓我立即回到暈船浪的狀態
瑟縮一角在船艙裏一躺便是六個小時
幸好第二天天清氣朗大直路直線回航
從來不知道Sailing可以一整天不用tacking的

兩日一夜露營之旅
大草原一樣的景致羊群牛群自由自在地放牧
在山路上拾獲一個完好無缺的羊頭骨
一定是大地母親送給我的英國小禮物
晚上在一望無際的山頭露營
大風大雨加上破帳篷
重拾當OB學生睡袋睡墊濕透的滋味

三星期
看了四部電影
港產的大陸的日本的不丹的

本來只要整歐包
最後卻變了開班授徒
明明說好一起包粽過節
最後卻變了自己一人的活動

一次又一次不睡覺玩桌遊
大學畢業後已經沒有試過一班朋友圍在一起這樣玩了
原來動腦筋是很有滿足感的
尤其三位對手均是轉數超級快的人
想不到玩桌遊變成今個旅程的Peak experience 

OB年代吃飯前必做的moment of silence
旅程完結前的final review
讓這次旅程更難忘更獨一無二

友人說從來沒試過連續接待朋友三星期
我說我們一定是貴賓
可知道家裏是每個人的comfort zone
突然多了兩個外人每日的routine都給影響了
24/7還要乘以三
沒有吵架沒有黑臉
或者下次可以試試挑戰一起去旅行

原來
好朋友不一定只限同溫層
只要大家有共同經歴
只要大家願意共同珍惜
友誼就可以長存永固的

最重要的是
任何一種關係都一樣
都需要時間心機好好栽培的

2024/06/21

朋友一生一起走 (上)

//就這樣吧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過好每個當下就好了//

男友人是我和老公的共同朋友
是十多年前OB的舊同事
大家一起共事了三年
然後他便決定舉家移民英國了

友人是一名超級理智邏輯分析型的人
我和他是兩個極端
每次和他談話
我都會不斷傻笑
因為我總是聽不懂他在說甚麼
就像他從來不明白我到底在笑甚麼一樣

我時常想
我和他之間若果不是有我老公當橋樑
我和他應該當不了朋友吧
因為我們的興趣價值觀思考方式是那麼的不同
若果不是每次見面都有老公在場
應該很快便dead air吧

不過
就算友人已經舉家移民英國
每年回港卻仍然會相約我們出來見面
關於這一點我是很驚訝的
換了是我的話
回港的日子那麼珍貴
只會跟家人和要好的朋友見面吧

去年通關後
深山裏的房子終於有香港客人了
除了家人和一位女性朋友
就是這位男性友人

於是
我和老公也決定要有來有往
認真計劃回訪友人在英國的住家

友人一年前便開始建議我們盡早買機票
可是一年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長遠了
為了趕上早鳥優惠
最終卻可能臨時有事要更改機票日期
不是更不化算嗎

想不到在這個一年裏
我們又見面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
去年秋天友人竟然願意遠赴上海到訪老公工作的地方
今年春天我們又一起在香港看戲和到西貢爬艇

時光飛逝
一年前開始規劃的英國之旅終於要起行了
期待嗎興奮嗎
抱歉一點也沒有
不是不想遠行
只是因為家裏實在太多牽掛

春播比往年都要差
一次又一次重覆的培苗移苗淋水施肥
貓咪最近一直在打獵
小小平頭會不會還沒有出生便沒有了爸媽
傻雞們都會自己照顧自己嗎
還多了六隻超大食量的小雞雞
晚上雞舍不關門
希望天敵不會來作客

就這樣吧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過好每個當下就好了

後面背著一個大包前面背著一個小包
這不就是十年前出發流浪年的打扮嗎
但這次明明就只出遊三星期
沒法子
友人說我們會一起上山下海
帆船獨木舟行山露營單車還有不知甚麼東東的Longboat
總之把旅程當成一個十八日班來收拾行李就好了
拖鞋波鞋水鞋行山鞋
短袖的長袖的防風的保暖的
睡袋睡墊充氣枕頭
友人大恩大德已經剔除了帳篷救生衣單車頭盔了

友人說去年到訪深山一直沒有機會吃歐包
於是我又把歐包工具和酸種通通帶上了
六月初是端午節啊
那麼一定要一起包粽過節
於是我又把粽葉咸水草糯米冬菇紅棗紅豆綠豆花生一併帶上了
咸蛋和肥豬肉那麼高危的食物還是不要隨便帶入境好了

最初買機票的時候還在想要不要試試坐汶萊航空
價格平宜還可以入境汶萊到市區吃個晚飯再回機場轉機
不過最終我們還是買了CX
年紀已經不小了
12小時直航直接一覺睡到大天光吧

已經想不起上一次坐長途機是甚麼時候了
在巴林工作的時候最長的直航是馬尼拉10小時吧
當然還有更辛苦的尼泊爾14小時turn around
讀書時期直飛芝加哥是多久呢
已經完全想不起來了

到底
是因為年紀變大了
還是飛機變小了
為甚麼搭CX像當年搭Air Asia一樣
怎麼坐都不舒服
怎麼睡都睡不著
攪甚麼鬼

我和老公決定了
以後都不要搭長途機了
以後都不要再探朋友了
讓朋友來探我們就好了

足足15年沒有踏足過LHR
對英國的印象至今仍然一樣
藍天白雲的好天氣下總是飄逸著凍冰冰的冷空氣
街上行人都穿著背心熱褲以為天氣很暖和嗎
不遠處就走著幾位穿著羽絨大衣圍著頸巾的路人了
我和老公當然是後者
年紀已經不小了
還是保暖要緊

友人很貼心的早已把路線到跟他見面的位置描寫得一清二楚
離開機場轉地鐵一小時再轉火車三小時
本來友人建議我們買十一時的班次
最後我們希望預鬆時間買了十二時的班次
想不到最後我們十時已經抵達火車站了
跑到Burger King吃brunch
兩個sets竟然要百七蚊hkd
omg

終於
來到友人相約見面的火車站
友人早已站在不遠處用大大的笑容歡迎著我們
開車十數分鐘便抵達他位於小區的房子
三星期的couchsurfing 正式開始了

(待續)

2024/06/14

大雄的故事(二)


//大雄也覺察到他的雞舍入侵了兩位男生,我不確定大雄知不知道他們已經閹割了,不會和他搶老婆,但大雄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常常顯露他強權不容侵犯的一面。//

我和老公對買雞沒有經驗,也沒有認識,廣州友人又沒有陪同,於是我倆傻傻的到市場買雞,市場就胡亂給我們湊夠十五隻雞雞。回家才發現有數隻已經呈現病態,有一隻完全不能站起來,只能躺在地上,我們要另外給牠餵食。另一隻可以站立,但眼神空洞,神情呆滯,時常給其他母雞欺負。這批雞的狀態很明顯跟友人之前買回來的五隻雞不同,是一直被關養吧?

也許,一般人在市場買雞都是為了宰來吃,加上今時今日的養雞模式都是密集式飼養,就是雞雞整輩子都困在一個不能轉身的小籠子裏,吃飯生蛋拉屎睡覺都在裏面,每天都吃一模一樣的飼料,裏面加了各種激素、藥物和抗生素,確保牠們盡快長大,可以盡快賣到市場屠宰。

雞舍突然多了十多位女生,大雄當然十分高興。其中一隻是全身奶茶色,吃飯會一直打嗝,超級人見人愛的「蘇小雞」;兩隻是一身雪白毛色的「小雪」和「小米」;一隻是全身朱古力色,混點白色羽毛(像牛奶朱古力?),唯一一隻心甘情願讓我撫摸,可能被關養太久,雞冠早已扁掉了的「歪頭」。

雞群裏還有兩隻「閹雞」,他們都是同一個品種,一身柑橘色的羽毛,超巨型的紅色雞冠,下巴長有奶白色鬍子。其中一隻較肥胖,眼睛圓圓的,我叫他做「技安」。另一隻較瘦,眼睛小小的,我叫他做「阿福」。

不過,大雄也覺察到他的雞舍入侵了兩位男生,我不確定大雄知不知道他們已經閹割了,不會和他搶老婆,但大雄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常常顯露他強權不容侵犯的一面。

雞舍內盛戴食物的是數個長條型木造容器,讓雞雞們可以一字排開,面對面一同進食。早晚每當我拿食物入雞舍,大雄永遠站在後面,當他發覺阿福和技安一同和母雞進食時,便會繞到他們後面襲擊他們,不讓他們進食。甚至母雞吃飽離開後,大雄也繼續這樣,尤其對著技安更甚。阿福為了巴結大雄,更會一起欺負技安。技安胖胖的傻傻的樣子,常常一臉無辜,心地善良的他只能呆站一角,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我老公決定要幫助技安,不能再讓大雄為所欲為。我老公會拿著長木棍入雞舍,每當大雄欺負技安時,便拿著木棍追趕大雄,讓技安可以好好進食。自始以後,大雄遠遠看見我老公也會擔驚受怕繞路離開。

本來打算一共飼養二十隻雞雞,讓雞舍密度高一點,氣氛熱鬧一點。可是,市場胡亂給我們湊數的雞雞,那隻跛腳的和那隻呆呆的,最終不到一個月就相繼病逝了,不過,其餘的也沒有比較健康和長壽。

入住老房子大半年仍然在進行大裝修,很多東西都一直搬來搬去,胡亂堆放,包括一包二包的雞糧。梅雨季節到了,差不多每天都滂沱大雨,不知何時開始,雞糧包裝底部已經滲入雨水,開始發霉,但我懞然不知,每天繼續用來餵雞。

有一天,我發現雞糧好像有點綠色霉菌啊?但想到廣州友人曾說雞雞甚麼也能吃,從前農村養雞就是把廚餘剩菜、長蟲的破洞的農作物通通拿去餵雞,所以不打緊吧?

結果,兩星期內十多隻雞雞陸陸續續出現中毒徵狀,時常呆呆的坐在地上,間中不受控制的搖頭,眼睛沒有神彩,最後黯然病逝。那段日子,我每天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差不多每天都在挖墳墓,一直唱著零極限,一直採摘不同顏色的野花給雞雞們陪葬,懇請牠們原諒,祝福牠們有更好的來世。

這次雞雞滅門事件以後,雞雞的數量又回復個位數。技安、阿福、肥嘟嘟們都離開了,大雄、瘦猛猛、蘇小雞、小雪、小米和歪頭,最初都有中毒徵狀,最後竟然通通倖存了下來。

(待續)

2024/06/07

大雄的故事(一)

//無論是早上、中午還是傍晚,大雄心情好的時候就會飛到高處「咕咕咕咕」,聲音響亮、中氣十足,雄赳赳的姿態,神氣非常,像要告訴全世界他是最棒的公雞。//

「大雄」,除了是叮噹卡通片裏男主角的名字,也是我家第一隻公雞的名字。

從來也沒想過要養雞,應該說,從來也不在沒有充份準備的情況下做一件事情。因為,那是為了對事情負責任,飼養動物,更是對動物的生命負責任。

最初搬到深山生活,承租了一間四十年歷史的老房子。房子早已丟空十多二十年,瓦頂破損、外牆剝落,木樑蛀蝕、地板穿洞、下雨漏水、雜草叢生,房子跟危房沒兩樣,完全不能入住的狀態。於是,老公找來他的廣州男性友人一起幫忙翻新房子,好養我們夫妻倆能盡快過上正常生活。

廣州友人是我一輩子認識的朋友之中最無所不能的人,他甚麼都會,是我老公戶外教育界的同事,但他十多歲就開始工作,也在不同行業工作過,所以他的生活技能很強。才認識這位友人一星期,他每天都在找事情做,混水泥、修橋鋪路、拉水電、種田、用竹子編欄杆、執山草藥,等等等等。廣州友人翻新老房子的動力和熱情,比我老公還要多,還有,他年紀比我還要小!

才入住老房子不到兩星期,有一天廣州友人突然帶回來五隻成年雞雞。然後不到半小時,他便用舊木板蓋了一座小雞籠,說新買回來的雞雞要先關起來飼養。又過了幾天,一個上午的時間,友人又用舊木樑和舊木板搭建了一間跟人差不多高的雞舍,再用塑膠布加上牧草搭建了屋頂,裏頭還放了幾個舊竹籃給母雞當蛋窩,一個舊木櫃子給雞雞們睡覺。又過了幾天,友人到附近山區斬了很多根竹子,通通拉回來後剖開編織成竹圍欄,把整個雞舍圍起來了。於是,雞雞們便有一個專屬牠們放養生活的超大型草地,太幸福了吧。

五隻雞雞裏,有一隻公雞和四隻母雞,因為只有一隻公雞,所以他自動變成男主角了,我叫他做「大雄」。大雄很帥,一身黑漆漆光亮的羽毛,頸部和上半身像披了一條金啡色的大圍巾,尾巴的黑羽毛挺挺的長長的卷卷的,成圓圈狀自然垂下來,鮮紅色的雞冠和下巴,跟身體顏色形成強烈對比,非常突出。無論是早上、中午還是傍晚,大雄心情好的時候就會飛到高處「咕咕咕咕」,聲音響亮、中氣十足,雄赳赳的姿態,神氣非常,像要告訴全世界他是最棒的公雞。

四隻母雞是同一個品種,跟大雄不同,毛色以淡黃色為主,頸部以上是深啡色,眼睛小小,樣子兇神惡煞的。其中一隻母雞特別骨胳精奇,肌肉發達,胸前還有很明顯的胸肌線,不像其餘三隻母雞肥嘟嘟的,於是我叫她做「瘦猛猛」,其餘三隻同一個樣子,我總是分不稱,所以通通叫做「肥嘟嘟」。

大雄是一位紳士,充滿男生風度,他會帶領母雞們四處奔跑尋找食物。發現好吃的蟲子,他會發出特別的咕咕叫聲,好讓母雞們知道,然後會用嘴巴擔起再丟回地上,讓給母雞們吃。

話說回來,我對養雞沒有經驗,也從沒深究,廣州友人把雞雞帶回家後,不知怎的,每天的照顧突然落在我身上。是因為他和我老公都忙於翻新房子,我是最閒的那個嗎?早晚餵雞、換食水、拾雞蛋、跟雞雞玩,還有,維修竹圍欄。因為,大雄總愛帶著母雞在圍欄旁邊爬地,再從欄杆底下偷走出去。幾千呎的生活空間還不滿足嗎?總要偷走到圍欄外面的菜園,把我們辛苦種植的菜苗偷吃掉。

沒錯,雞舍草地足足幾千呎,但只有五隻雞雞,感覺有點空曠,和有點浪費。於是,我和老公決定到市場多買一些雞雞回家,湊足二十隻,讓雞舍密度正常一點。

(待續)



2024/05/31

我給自己蓋了一間浴室 (下)


//我沒有刻意收集新的瓶子,因為四十年歷史的老房子內已經堆積著不同年份不同造型不同來源的玻璃瓶了。啤酒瓶、牛奶瓶、醬油瓶、汽水瓶、調味料瓶,通通給我收集起來,一個一個刷洗乾淨,再在地上排列成各種組合和圖案。//

最原始的自然建築,台灣老師的說法是「從搖籃到搖籃」,意思是從材料產生到建設過程到建築完成歷史任務,整個循環不會給大自然造成破壞和傷害,因為所有物料都可以塵歸塵土歸土。

不過,現代社會的建築始終需要講求耐用性和便利性,於是過程也會有適當的調整。譬如要增加建築的防水性和堅固度而在土團加入來自工廠生產的水泥;又或是把本來要運到堆填區的水泥塊和舊紅磚等建築廢料,變成自然建築基座結構的一部份;又或是減少社會廢棄物而在土椅子隱蔽處加入「生態磚」(ecobricks) ,一種把各種不能回收的垃圾如糖果紙和包裝物料塞入廢棄塑膠瓶,經過壓縮瓶內的填充物而令塑膠瓶非常硬身,從而可以當成「磚」去堆砌自然建築。

而我鍾愛的玻璃瓶創作工藝,其實也是原於同一個原因,現代社會日常生活使用大量玻璃瓶,回收效益有限。於是,直接把瓶子拿來當自然建築結構的一部份,不是更直接和更有美感嗎?

第一次在自然建築接觸玻璃瓶工藝,是在香港參加土窯工作坊之後,我又跑到台灣參加土房子工作坊。前一期工作坊的同學把十多個透明的小小的牛奶瓶子,圍成一條魚的圖案鑲在土團版塊中,最後由我們幫忙安裝在土房子大門玄關的位置。

之後老師也讓我們幾位同學,各自負責一個小小區域,學習把玻璃瓶排列成不同方向和組合,再用土團鞏固,作為土房子高處的透光位置。

後來參加另一個在泰國舉辦的土房子工作坊,我同樣有機會練習在窗戶上方用小玻璃瓶子排列成透光位置,再用土團作固定。那次工作坊另一個大挑戰,是需要使用數十個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玻璃酒瓶,有紅酒瓶、香檳瓶、啤酒瓶等,在一幅比人還要高的土牆,合力砌成一幅曼陀羅圖案。因為圖案實在是太巨型了,為了確保酒瓶位置準確,瓶子與瓶子之間還要拉上繩子作固定。這一次又一次經驗,讓我下定決心有一天我也要用玻璃瓶子工藝給自己蓋一幢建築。

搬到深山生活後,我期待已久的機會終於來了。自然建築有各種工法,牆身可以是土團,也可以是土磚,當然還有其他工法如竹編夾泥、輕黏土、草磚等等。我在深山生活的老房子,是四十年前的村民合力興建的,從前村民習慣先用木框製作大量形狀和大小一樣的土磚,製作一定數量和經過風乾後,才用泥漿黏合成為房子外牆。

從前的房子以遮風檔雨和防盜賊為主,所以木窗戶很少也很小,因為早上人們都到農田工作,晚上才回到房子吃飯和睡覺,他們不怎麼需要幫房子採光。

但現代生活的我們不一樣了,很多時候日間都會待在室內做事情,於是,最初搬來深山生活,我們需要增加老房子的採光性。裝修大計包括把房子裏沒有窗戶的牆壁開洞,增加窗戶的數量,或者把原有的木窗取下來,把洞口擴大後改為玻璃窗。

於是,新增窗戶的同時,我們把很多完整無缺的舊土磚拆卸下來。老房子有一個區域有兩面半米高的矮石牆成L形,是從前房東養豬用的位置,但我們沒有要再養豬了,於是我決定把這個地方改建成新的浴室。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本來的石牆可以直接做底座,再把L型矮牆分成左右兩個設計。右面牆直接把拆卸下來的土磚一塊一塊往上砌,堆疊到差不多天花板高度。

左面牆壁則用土磚堆疊出一個U型,中間位置要留作玻璃瓶工藝創作之用。我沒有刻意收集新的瓶子,因為四十年歷史的老房子內已經堆積著不同年份不同造型不同來源的玻璃瓶了。啤酒瓶、牛奶瓶、醬油瓶、汽水瓶、調味料瓶,通通給我收集起來,一個一個刷洗乾淨,再在地上排列成各種組合和圖案。最後的定案是,有太陽有花有蝴蝶也有抽象圖案。

土磚大小還算規律,而且是四十年前製作的土磚,早已乾燥妥當,直接用碎土磚加水做泥漿黏合成牆壁就是了。玻璃瓶牆壁卻不一樣,因為玻璃瓶圖案凹凸不平,要把瓶子固定,我只能用土團不能用土磚。可知道工作坊的時候大家都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用玻璃瓶砌圖案,有人在後面幫忙製作土團,更有人負責搬運和送遞土團。

但我這個案子不一樣,我只有自己一個人,因為是我自己的夢想。老公和他的朋友忙著其他房子裝修的事情,只能幫忙把拆卸的土磚搬到新浴室旁邊。於是,我常常分身乏術,一下子把土磚弄碎加水製作土團,一下子用桶子搬運土團,一下子用玻璃瓶砌圖案。呀!忘了說,土磚內的纖維不足,我要另外跟鄰居阿伯要來稻草,再一束一束剪短混入土團內加強土牆的結構。

就這樣,一層圖案一層土團,一層圖案一層土團,我的土牆慢慢增高了。不過,不是我希望加速就可以,因為每一層要讓土牆風乾沉降後我才可以繼續建築下一層,否則將來整面牆壁會有裂縫的風險。

玻璃瓶牆體製作完成後,我還在其餘土磚位置用土團製作立體浮雕,可知道這也是自然建築一大特色啊!玻璃瓶周邊我做了一些螺旋形狀,襯托著我的玻璃瓶「太陽花花」。右面的土磚牆壁,我用螺旋紋立體浮雕製作了一棵樹,看上去充滿魔法能量似的,由於牆壁面向我的後花園,感覺每一天她都在給我送上祝福,於是我叫她做「魔法樹」。

最後,因為這是浴室,需要做防水處理,我又用石灰混合泥漿上耐候層。不過,可能由於時間拖得太久的關係,又或者體力和熱情已經耗盡的關係,我已經沒有餘力把粗沙篩成幼沙了,結果牆壁表面是有點粗糙的。

工作坊最長也不過是十天的事情,然後大家分工合作完成建築。而我一個人的藝術創作,經歷了足足半年總算完工了。這次以後,我覺得我自然建築的體驗已經足夠,短期內沒有計劃再參加其他工作坊了。

又或者,自然建築的迷人之處,除了因為材料來自於大自然,更重要的是那份一大班人分工合作、協力築夢的人情味。


《延伸閱讀》
南涌土窯心之旅

築夢‧小泥窩

女生蓋禪堂

2024/05/24

我給自己蓋了一間浴室 (上)


//原來,世界各地都有自然建築,因為,這就是從前人們生活的方式:沒有機器,只有人力;沒有工廠,只有大自然。於是,全家人甚至全村人會一起合力完成各種建築//

第一次接觸「自然建築」,是2017年的事情。那時候還在香港上班,全職工作令我身心疲累。

有一次,看見臉書的活動宣傳,立即被宣傳照片吸引。那是一幢用泥土和石頭蓋成的廚房,有柴火灶、披薩窯、熱水器、料理枱、洗手盤,全部東西連結在一起,就像一件大型裝置藝術品。圓潤的線條,平滑的質感,暖色系的畫面給人很溫馨的感覺。

原來,一間香港農場打算邀請一位台灣老師來港開辦一場土窯工作坊,在復活節假期的時間,足足橫跨十日。看了看日期,第一個反應是我不可能連續放十天假吧,於是便把這件事情拋諸腦後了。

約莫過了一星期,臉書上又再次看見這個活動,我又再次被那張宣傳照片吸引,然後心想,我真的沒有可能參加嗎?細心閱讀了工作坊資料,再拿出自己的日記本對了對日期,好像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啊?前面拿幾天假,後面拿幾天假,再加上OT的補假,不就剛好十天了嗎?心裏豁然開朗起來,計劃下一天回公司上班就跟行政同事申請假期。

最後,一個人報名參加了工作坊,活動位於香港北區的農場。之前從來沒有聽聞過,也從沒踏足過。下了火車,還要轉一程小巴,再走路15分鐘才抵達那個地方。工作坊歡迎大家在馬路旁的營地搭帳篷,那麼偏僻的位置,傻瓜才會每天來回自己的居所吧?但由於工作坊只包午餐,要過夜的話早餐和晚餐需要自備,營舍內有簡單煮食工具。於是我便決定「歸隱」十天,除了營幕睡袋睡墊,還帶上了十天的糧食,生怕自己會餓壞。

工作坊最後有大約二十位參加者,有些只參加頭六天,有些只參加後四天。萬萬想不到的是,最後只有三數位參加者和我想法一樣,決定在營舍露營,其餘大部份的參加者,竟然打算每天出入農場。有一位大姐跟我說,「睡眠質素太重要了,回家才能好好睡覺,年紀已經不小了。」教我哭笑不得。

工作坊的第一天,台灣老師跟大家簡單介紹自然建築,是一位中性打扮的女老師,但說話很溫柔,很有媽媽的感覺。
自然建築的意思,就是用純天然的物料如石頭、木材、竹子、泥巴、沙子、稻草等等來建築。原來,世界各地都有自然建築,因為,這就是從前人們生活的方式:沒有機器,只有人力;沒有工廠,只有大自然。於是,全家人甚至全村人會一起合力完成各種建築:土窯、土灶、土房子、土椅子等等。

除了台灣老師,還有兩位台灣女生當助手。我們每天分成三小隊完成各項任務:把黏土弄粉碎,再加水混成泥漿;把粗沙篩成幼沙;把稻草剪短;把各項材料整合成土團;跟著老師蓋窯。所有用泥土蓋成的自然建築,必須用石頭當地基,預防泥土淹水塌方。無論是蓋土窯還是土房子,搬運大石頭當底座都是第一步,因此更需要一大班人合力完成。

底座完成後,上層窯身結構我們需要製作土團(cob),由黏土、沙子、纖維加水混合而成,按不同需求和材料特性,混合不同比例。纖維的用途,就像現代建築工藝的鋼筋和水泥,把土團捉緊。於是,建築內層粗糙的可以用長稻草,外層平滑的可以用麻絨。

用土團蓋土窯的特點,就是可以用土團塑造不同的型態,或者把竹子和木塊鑲入土團表面做圖案。根據農場主人的要求,創作不同主題作為土窯的外觀。

土窯最外層需要防水,於是會把石灰混合土團造成耐候層,甚至加入各種天然礦石粉當顏料。

這個十天的工作坊,開啟了我學習自然建築的大門。後來我又陸陸續續參加其他地區的工作坊,有到台灣的,有到泰國的。而最令我著迷的,就是把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玻璃瓶加入建築體內,色彩繽紛的玻璃瓶加上陽光照射,那種透光性和夢幻性,真的充滿藝術氣息。

(待續)

2024/05/17

我給自己蓋了一間廁所


//廁紙跟大便一起進入地洞,最後請用右手拿杯子裝木糠把大便均勻蓋上,就像狗狗和貓咪上完廁所一樣,會用腳爬泥土沙石把大便蓋上同一道理。//

第一次接觸「生態廁所」,是十年前流浪年在印度曙光村(Aurovile)當義工的時候。那時候花了兩星期,在曙光村屬下其中一個名為Sadhana Forest的地方生活,那是一個由來自以色列的夫妻發起的復育雨林、保護水土的再植林項目。

Sadhana 本來的地理位置樹木被大量砍伐,土地早已寸草不生,植被外露,土石流失。以色列夫妻跟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以種植小樹苗的方法,慢慢把森林再次種回來。他們使用「樸門永續設計」,把廚房生產的廚餘、義工和訪客上廁所排泄的大小二便,通通製作成堆肥,然後運用到森林裏去。

那麼,他們的廁所是怎麼樣的呢?記得那時候我還在「背包客棧」圖文並茂的創作了一篇文章「森林學堂 - 廁所攻略」。簡單來說,廁所是一間又一間用木柱竹子牧草等天然物料圍起的戶外露天空間。那裏沙漠氣候,很少下雨,氣溫炎熱乾燥,廁所是沒有屋頂的。

廁所裏分別有小便和大便的位置,為甚麼要分開呢?因為乾濕分離比較好處理。小便的位置其實就是一個蹲廁,但只能小便啊,也不能丟廁紙到裏面。小便其實不需要發酵,直接加水稀釋沿水管排到外面樹林就好了。

那麼大便呢?蹲廁旁邊有另一個蓋上了蓋子的地洞,地洞裏放置了一個二百升的藍色大膠桶。大便完畢後請移師到小便的蹲廁,用右手拿起水杯,再用左手洗屁股,那麼髒水也會沿著去水管排出樹林。若果不習慣用水洗屁股,當然也可以用廁紙,不過需要自備。廁紙跟大便一起進入地洞,最後請用右手拿杯子裝木糠把大便均勻蓋上,就像狗狗和貓咪上完廁所一樣,會用腳爬泥土沙石把大便蓋上同一道理。

廁所只有四面牆壁沒有屋頂,四周被大樹包圍,所以不太有味道,就是還可以接受的味道。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廁所,每一間廁所均貼有使用說明書,圖文並茂。怕大便的時候太趕急,上到中途又想小便,廁所還附有長柄小便兜,不需移玉步到蹲廁就可以直接小便,只需稍後把小便倒進蹲廁就好了。大便發酵需要好氧細菌工作,小便混合其中濕度太高會影響微生物分解過程。

當藍色大膠桶滿了,義工會幫忙把桶子從地洞取出,搬運到森林一角,加點環保酵素增加微生物含量,再加蓋靜置發酵。半年後把大便堆肥整桶倒進另一個集中區,再放置半年,讓更多好氧細菌幫忙分解。足足一年時間,大便便會化身為優質堆肥,可以直接給果樹當肥料使用了。

這次義工經驗,讓我增加各項永續議題的認識,為甚麼現代廁所的排污系統都集中中央處理,無論洗手洗碗洗衣服的灰水,還是沖廁所的黑水,最終都通通排到污水渠,再運到遙遠的污水處理廠,加入大量的化合物把污水淨化,然後再排入大海。這一切一切,都大量消耗地球能源。另一方面,水資源短缺已經是世界一大問題,雖然香港是用海水沖廁,但很多國家卻是用淡水冲廁,這樣大量浪費水資源實在是說不通的事。

生態廁所,又名堆肥廁所,目的是讓整件事情變得在地化和可持續。樸門其中一個主張是世界是沒有垃圾的,所有資源都可被利用。排泄物經過在地處理,便化身為堆肥,回到大自然的循環裏去,讓土地更肥沃。

覆蓋大便的木糠那裏來呢?Sadhana的樹林有很多廢木樹枝,斬柴鋸木生火燒飯,會有很多木糠產生。堆肥主要講究的是碳氮比,除了木糠,種植稻米碾米後的廢棄物谷殼也可以,當然,直接用泥土覆蓋也可以。有些人會使用咖啡渣和草木灰,但堆肥效果一段,混合後產生的味道也會是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

搬到深山生活後,搭建生態廁所是我其中一個需要盡早完成的計劃。最初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在花園土地裏直接挖一個大洞,四周圍起來就好了。好處是地洞是在泥土裏,大小二便都可以直接拉。但缺點是,洞穴滿了又要重新找一個地方挖洞,然後又再把地方圍起來。另一個問題是,養分只能供應給洞穴旁邊的植物,不方便拿到遠處給其他植物使用。

最後,我還是決定用Sadhana的方法。我家只是一二人家庭,不需要500公升的大藍桶,於是我淘了六個35升的白色膠桶,再用舊木板弄一個框子,桶子放中間。想蹲的話可以直接踏在木框兩旁的木板,想坐的話把廁板放下來就可以了。

我的生態廁所也是乾濕分離,小便要另外盛起。有些網上資料說小便需要先發酵才能使用,否則植物會燒根。以前住村屋的時候曾經試過,但小便發酵數星期後才使用的味道簡直畢生難忘,我還是放棄這個做法了,何況Sadhana不也是直接把尿液排到樹林嗎?於是我照板煮碗,每次把小便稀釋後便直接淋到果樹旁了。

我使用的35升膠桶,夏天天氣炎熱可以兩個月才滿,冬天氣溫低堆肥沉降速度慢,可能一個月就要換桶子。我會在膠桶蓋子寫上日期,放到屋後簷蓬下,放置半年後再倒入大堆肥箱,充份攪拌增加空氣含量,同時讓蚯蚓蟑螂等大自然的分解者幫忙工作,再過半年我便有肥料可以使用了。

我生活的老房子,入住後大規模裝修,大量清拆舊木樑舊木地板,除了有大量木糠可以作覆蓋用,原木還可以搭建廁所外圍。老公先幫忙用舊木樑搭建廁所外牆框架,我再用舊木板一塊一塊釘到木樑上作為牆壁,廁所門直接用一塊西藏門簾就好了。最後,我當然要為這座建築物送上祝福,於是我在廁所裏頭的木板牆壁作畫。我畫了IQ博士裏小雲常常拿著的大便,這個主題,這個氛圍,上廁所的時候實在太有畫面了。

延伸閱讀:



那 憧憬的國度 (印度曙光村介紹)


印度曙光村「義遊」(信報投稿文章)




2024/05/10

貓咪的故事(下)



//網上資料說貓咪打獵是為了玩樂,很少為了充飢,很多時候把獵物玩死了就算。但V仔卻不一樣,牠一定有始有終,讓獵物屍骨無存,不讓我操心善後的問題。//

V仔日漸長大,開始和我形影不離,網上說貓咪會跟著主人上廁所和洗澡是真的,是把我當成媽媽了嗎?老房子很大,V仔很喜歡到處橫衝直撞。明明大家在後花園走著,然後牠會突然轉身衝回屋內,好幾次差點把我拌到。於是我在牠頸上綁上了小鈴鐺,牠突然狂奔的時候起碼讓我知道牠位置。

V仔很喜歡偷吃,最初家裏為了防老鼠才養貓,想不到現在卻要防貓。有一次我在做曲奇餅,正在用豬仔圖案的模具把形狀一塊一塊印出來。一不留神,V仔竟然站在桌子上把豬仔曲奇的耳朵偷吃了,真的把我氣死。網上說可以用噴水壺懲罰貓咪,於是,每當牠跳到食物桌子上,我就把牠按在桌面,對著牠的臉狂噴水,然後牠就會很驚慌的跳回地上。這一招好像有效啊,因為V仔真的很怕水。

V仔媽媽是流浪貓,一直在村子裏四處打獵,鄰居阿伯每天給牠餵一點剩飯,確保牠在房子附近出沒幫忙捉老鼠。可能V仔遺傳了牠媽的捕獵天性,尤其剛出生不久貓媽媽已經給牠們餵食老鼠。V仔來了我家一個月左右,竟然已經懂得捉老鼠,還要把人家弄得半死不活才吃掉。這不就是我要養貓的原因嗎?要捉老鼠啊?不過眼見V仔那麼殘忍,我又於心不忍了,尤其老鼠還是BB,還沒有掙開眼睛。還有,牠好像不是老鼠啊,鼻子長長的,像田鼠一樣,我真的很矛盾。

從前從來不明白,為甚麼領養貓咪家中窗戶一定要裝有紗窗。知道貓咪是十分好奇的動物,牠們總愛待在窗邊,看小鳥看昆蟲飛過。既然貓咪那麼嚮往外面的世界,為甚麼不讓貓咪外出呢?最常聽到的答案是貓咪不認得路,很易迷失,吃了外面的老鼠會生病,或者被流浪狗襲擊會受傷,等等等等。若果真的要帶貓咪外出,必須要像狗狗一樣戴上胸帶,確保牠們不會走丟。

當我開始飼養V仔,我終於明白為甚麼貓咪不應該放養了。貓咪最初被古埃及人當寵物,然後慢慢被馴化成為寵物貓。貓咪一方面親近人類,一方面仍然是個天生的獵者。大自然法則是甚麼呢?是一物治一物,生態系統每樣生物都是獵者,也是獵物。但貓咪呢?流浪貓或是放養的貓咪,牠們很多時候被人類餵食、照顧,就算不是三餐無憂,但至少不會風餐露宿,總會有瓦遮頭。於是,牠們被獵殺的比率便大大降低了,但牠們的獵物卻沒有,很多研究顯示很多雀鳥和小動物因此而絕種。

當V仔來到我家一個月打獵第一隻老鼠開始,我驚覺問題的嚴重性。差不多每天都有不同的小動物遭遇不測:小鳥、青蛙、蟾蜍、蜥蜴、蝴蝶、飛蛾、蜻蜓、甲蟲、百足……我只列出我親眼看見的,有多少小動物是在屋外被V仔獵殺呢?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網上資料說貓咪打獵是為了玩樂,很少為了充飢,很多時候把獵物玩死了就算。但V仔卻不一樣,牠一定有始有終,讓獵物屍骨無存,不讓我操心善後的問題。但明明我已經每天餵飼V仔四餐了,牠還會肚餓嗎?還是因為只有乾糧,V仔始終喜歡新鮮的有血有肉的獵物呢?與其購買人工飼養的餵食抗生素激素的禽鳥魚肉罐頭濕糧,讓V仔直接在大自然裏打獵吃天然的食物是否更永續呢?

話雖如此,每次目擊V仔殺生我的心情總會沉下去。網上資料說貓咪應該室內飼養不應該放養,但老房子的設計是開放式的,每間房間外有走廊連接著,根本不可能像公寓養貓把貓咪關在家裏面。網上資料又說可於剛天亮和快天黑的時候把貓咪關在房間裏面。我試過但沒有用,V仔會一直喵喵叫,然後還會用盡方法破壞房間裏的一切。另外就是深山的生態太好了,任何時候也有不同的小動物出現,V仔便試過中午時分成功打獵了一隻小鳥。

參考外國網站,他們說幫貓咪戴上色彩鮮豔的cat collar,像戴在小丑頸上那種大大的頸圈,可以讓小鳥看得見貓咪。於是我給V仔挑了一塊又紅又黃又綠的民族風圖案布料做成頸圈,我怕頸圈太重,還刻意挑了雨傘那種快乾布料。結果呢?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我家的小鳥常常自顧自的發呆唱歌,何況大自然本來就是色彩繽紛的,貓咪頸上的東西小鳥又怎會看得見。

然後我又發現另一個網站提議用cat bib,就是幫貓咪穿上圍裙一樣。牠們走路時會有點阻礙,但當牠們準備打獵向前方獵物撲出的那一刻,bib可以把牠們的前腿阻擋一下。於是,我又找來另一塊民族風布料,這次我決定用厚重點的帆布,因為V仔太會打獵了。有用嗎?效果好像不錯。不過,也許布料真的太重了,V仔好像抬不起頭似的,走路又一拐一拐的,我又於心不忍了。

為了平衡深山的生態和V仔的舒適,我很苦惱。一般小鳥早出晚歸,於是我便只在剛天亮和快天黑的時候給V仔戴上cat bib。但最近春天,小鳥從早到晚都在房子裏築新巢,便只好為難V仔整天戴著bib,減少他成功打獵的機會。下雨天了,V仔不喜歡水,牠會寧願躲在房間裏睡覺,我會把bib除下來,讓V仔身體放鬆一下。

有時我想,養在市區公寓的貓咪不用戴collar也不用戴bib,但牠們只能面壁思過,永遠不能夠外出。若果貓咪可以選擇,牠們會寧願住在郊區,帶上cat bib,然後可以在大自然裏呼吸自由新鮮的空氣嗎?

2024/04/28

貓咪的故事(上)

 //事到如今,這就是你和你兄弟的命運啊,黑色貓咪可以擁有自由,但代價是天生天養。你可以做我的寵物,三餐溫飽,但代價是你會失去部份的自由。你明白嗎?你願意嗎?我們來試試相處一個月,若果一個月後你不喜歡這裏,我會讓你離開的,像你的黑貓兄弟一樣,回到大自然裏生活吧。//

由細到大一直很喜歡狗狗,可是家住公屋,不可以養寵物是我媽給我的答案。人大了,有能力搬到外面生活了,和男友一起租住村屋,我們打算領養狗狗當寵物,可是,領養機構的義工第一句便問,「你們現在居住的村屋是租住的,若果將來不再住在村屋狗狗怎麼辦?」對啊,我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於是,我們只好打消領養狗狗的念頭。

一直以為自己是dog person,一心只想領養狗狗,萬萬想不到,最後我第一隻寵物竟然變成了貓咪。

兩年前的暑假,那時候已經和老公搬到深山裏生活。有一天下午,我獨個兒在家,突然聽見不遠處傳來老鼠吱吱叫聲,轉身看到睡房門外的鞋架旁有一條蛇蛇,牠正追逐在老鼠身後。說時遲那時快,蛇蛇一開口已經把老鼠吞掉了,一個轉身便消失在櫃子後面。我還沒有反應過來,但心裏只感到萬幸,因為若果老鼠要是走前一米,整個案發現場就會發生在我的睡房內,說不定蛇蛇到時不要轉身離去,直接在我的睡房找個角落睡覺好了。自此之後,我養成了出入睡房一定要關門的習慣。

當天下午在村子散步的時候,我決定要跟鄰居阿伯說說剛才的事情,因為我不想家裏再有老鼠,然後有蛇,然後又發生兇殺案,我想跟他領養一隻貓咪。那陣子鄰居阿伯家裏餵養的流浪貓剛生產不久,三隻剛開眼的小貓咪時常緊貼貓媽媽身後,牠們有時在喝奶,有時在吃貓媽媽給牠們捉來的死老鼠。我跟鄰居阿伯說了蛇蛇捕獵老鼠的事情,希望可以跟他領養一隻小貓咪,他說好,說過兩天把貓咪帶給我。萬萬想不到,第二天早上鄰居阿伯就把貓咪送來了,他把剩飯放在竹雞籠,然後成功把兩隻小貓咪困住,他說他留著貓媽媽和一隻小貓咪就好了。鄰居阿伯千叮萬囑不要放小貓咪出來,要讓牠們待在竹雞籠適應新環境,然後便離開了。

竹雞籠內一黑一白兩隻小貓咪,我看著牠們很是苦惱。本來我只打算收養一隻貓咪,怎麼現在變成兩隻呢?我沒有飼養寵物的經驗,養一隻貓咪可以和牠親近點,若果兩隻一起養,兩隻一起欺負我怎麼辦?於是,我拿出我們家的竹雞籠,把兩個雞籠的門緊貼在一起,再慢慢打開兩扇門。我跟貓咪們說,我只會收養一隻貓咪啊,你們誰想留下來當我的寵物呢?本來我心裏是比較喜歡黑色貓咪的,怎料黑色貓咪卻後膽小,一動不動,另一只白色貓咪看了我一眼,半推半就走到另一個雞籠裏,這代表白色貓咪願意留下來當我的寵物嗎?

於是,我決定把留在鄰居阿伯雞籠的黑色貓咪直接還給鄰居阿伯,好讓牠快點跟貓媽媽和貓兄弟團聚。走到鄰居阿伯家,跟他說我留著白色貓咪就好了,另一只黑色貓咪還給他。怎料,鄰居阿伯想了一想,說他也不要黑色貓咪了。然後拿起雞籠走到村尾,過了橋,走到河的對岸,再把雞籠門打開。黑色貓咪看見監獄門口打開了,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到草叢裏消失不見了。看著剛才發生的一切,我呆了,因為沒有想過我不保留黑色貓咪,下場竟是讓牠自生自滅,我做錯決定了嗎?但一切都太遲了。

回到自己家,看著仍然留守著的白色貓咪,牠一定知道只剩下自己一個了,一直發出恐懼的喵喵聲,怪可憐的。貓咪,對不起啊!事到如今,這就是你和你兄弟的命運啊,黑色貓咪可以擁有自由,但代價是天生天養。你可以做我的寵物,三餐溫飽,但代價是你會失去部份的自由。你明白嗎?你願意嗎?我們來試試相處一個月,若果一個月後你不喜歡這裏,我會讓你離開的,像你的黑貓兄弟一樣,回到大自然裏生活吧。

於是,我把白色貓咪放到小房間,給牠準備了一個麻繩做的開放式籠子,墊了毛巾,讓牠可以躲在裏面睡覺。鄰居阿伯說他都給流浪貓餵食剩飯和肉汁的,但我吃素,那裏來的肉汁呢?最後,我竟然在老公的雜物裏發現了一罐午餐肉。於是,我打開罐頭拿了些餐肉,弄碎後和剩飯拌在一起給貓咪吃,另外還準備了食水。午餐肉很咸我知道,貓咪不可以吃太咸我也知道,但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淘寶買的幼貓貓糧要一星期後才收到,貓咪先忍耐一下吧。

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到房間裏看牠,牠一直喵過不停,已經聲沙力竭了。後來牠開始進食,也不怎麼怕我了。有一天,看著牠進食的時候我問牠,「我可以摸你嗎貓咪?」牠沒說好,也沒說不好,於是,我輕輕撫摸牠的頭,牠沒有太大反應。又過了幾天,我摸牠的時候問他,「我可以抱你嗎?」同樣牠沒有回應,於是,我把牠抱在懷裏,牠閉起眼晴很享受被撫摸的樣子。又過了幾天,我把房間大門打開,跟貓咪說不如出來走走吧!起初牠有點害怕,向門外探了探頭,最後,牠還是鼓起勇氣向外面走了出去。終於,一星期的時間,牠可以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了,牠慢慢走到草地探索,找了個舒適位置,伸了伸懶腰,直接躺下來享受久違了的日光浴。

那個時候,還不知道小貓咪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但牠額頭上白色毛和啡色毛交界剛好有個「V」字。於是,我摸著牠的V字跟牠說,「如果你是男生,便叫V仔,如果是女生,便叫V女吧!」牠看了我一眼,始終沒有回應我。

(待續)

蘇小雞又當媽媽了


//有些日子,會看見她走到外面吃喝拉拉,為甚麼是兩個拉?因為除了拉屎,蘇小雞還要拉筋。幸好的是,蘇小雞是一隻盡責稱職的母雞,從來不到十分鐘,她定必回到蛋箱繼續坐禪,雙眼放空,意識回到虛無縹緲之中。//

又到了四月。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燕子忙於築新巢,為下蛋作準備。我家的母雞,當然也跟著大自然定律走。最早抱窩的是咖啡,去年十二月已經開始了。不過,去年四月才出生的咖啡,十二月才只有八個月大,就已經急不及待想當媽媽了嗎?

不過,咖啡的生理時鐘最終還是堅持不了那麼久,最後還是讓今年二月才開始抱窩的蘇小雞和奶茶成功當媽媽了。

事過境遷,這一路走來,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從三年前的春天開始,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一窩又一窩雞蛋,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逝了。閱讀過無數資料,瀏覽過無數影片,難道我真的要網購一部孵蛋器嗎?

去年三月,眼見鄰局阿伯的母雞又成功當媽媽後,心裏就是萬般不服氣。

鄰局阿伯的雞隻養在老房子裏,房子地板是水泥地,四處黑漆漆的,又暗又濕。母雞抱窩的地方是一個又一個墊著舊衣服的膠籃子。

我家的雞舍呢?坐落在我家後花園外,雞舍屋頂鋪著樹皮隔熱,四周有香蕉樹、木瓜樹包圍祝福。雞舍地面是天然的泥土、雜草,還有我專誠舖上的木糠。母雞抱窩的地方是舊木櫃改裝而成的蛋箱,墊著用稻草卷成的墊子。

鄰居阿伯的雞舍,怎麼看都不及我的雞舍來得自然舒適吧?假如我是母雞,一定會選擇在充滿大自然氣息的雞舍生活的。

知道鄰居阿伯沒有打算繼續讓他的母雞孵蛋,於是,我跟鄰居阿伯提議,不如我用我家的雞蛋和你交換,給我家母雞試試孵化你家的雞蛋怎麼樣?

數天後,鄰居阿伯給我送來了八隻雞蛋,還幫蘇小雞作個婦科檢查,證明她的確是可以的。然後,又說蛋箱的稻草上要鋪上一塊舊毛巾,方便母雞用腳轉動雞蛋。最後,我說要歸還他八隻我家的雞蛋,他竟然拒絕接收。

就這樣子,之後的每天我都走到雞舍外面,輕輕拉起蛋箱外的遮光板,偷看蘇小雞專心抱窩的模樣,當然少不了跟她說句加油。有些日子,會看見她走到外面吃喝拉拉,為甚麼是兩個拉?因為除了拉屎,蘇小雞還要拉筋。幸好的是,蘇小雞是一隻盡責稱職的母雞,從來不到十分鐘,她定必回到蛋箱繼續坐禪,雙眼放空,意識回到虛無縹緲之中。

二十一天過去,小雞真的出世了!!一共七隻小雞破殼而出,不過有一隻已經沒有了氣息,是因為大家都擠在蘇小雞屁股下面空氣不夠流通嗎?最後一隻雞蛋打開後是水汪汪的,應該是沒有受精吧。

經過三年的努力,蘇小雞終於成功當媽媽。原來,問題從來不在母雞身上。萬萬想不到,我家那唯一一隻,玉樹臨風、威風凜凜、道貌岸然、中氣十足的公雞大雄,竟然是虧的。

六隻小雞雞,鮮蹦活跳,鄰居阿伯還給我送來了稻谷和飼料,說要給母雞和小雞補補身。

不過,第一次當媽媽的蘇小雞,和第一次當保姆的我,也許是經驗不足的原因,竟然讓新生命稍縱即逝了。

說到底,其實我真的攪不懂發生了甚麼事,為甚麼小雞們才出生數天,牠們的數量就開始下降。今天少了一隻,過兩天又少了一隻。是因為一直下雨,所以著涼病倒了?是因為年紀還小,所以腸胃不適了?是因為只有蘇小雞一個媽媽,卻有六個孩子,所以小雞走失了迷路了不懂回家了?

或者,真正的原因是我的雞舍太有大自然氣息了,位於山林之中,就算晚上關好雞舍大門,野生動物總有方法左穿右插進入雞舍。可知道雞雞都有夜盲症,為了給小雞取暖,蘇小雞也不能跳到欄杆上睡覺,只能蹲在泥地上護著小雞們。

最終,我親手埋葬過一隻小雞,其餘三隻小雞都離奇失蹤了。不錯,最初鄰居阿伯給予的八隻雞蛋,最後只有兩隻小雞長大成雞,她們,就是奶茶和咖啡。

今年,再次跟鄰居阿伯要了雞蛋,一共十二隻,分別塞到蘇小雞、奶茶、咖啡屁股底。最後,同樣是二十一天,各三隻小雞分別在蘇小雞和奶茶懷中出現。

那麼咖啡呢?我也很想知道,為甚麼她一隻小雞也沒有。是因為她後期放風太久?還是她懷中的全部都是無受精蛋?總之,沒有孵出小雞的六隻蛋,要不爆炸了,要不被踩爛了,要不被吃掉了。留守到最後而又完整無缺的三隻蛋,給我打開後都是水汪汪的,我的解讀為,蛋白質經過三星期的恆溫發酵,已經分解為胺基酸了。

祝福今年出世的六隻小雞雞,身體健康,快高長大,生龍活虎,平安是福。希望有一半是公雞一半是母雞,明年不用再跟鄰居阿伯要雞蛋了。

2024/04/23

半農半X的生活


//就這樣,我成為了一位自然農法實習生,在台南生活了一年。這一年,開啟了學習耕種的大門。和我同期實習大約有五人,大部份同學都很清楚,實習完成後自己要當農夫。我和她們不一樣,因為我也很清楚,我沒有要當農夫。//

甚麼時候開始對耕作有興趣呢?是十年前的流浪年開始的。還記得那時候四處沙發衝浪,到處借宿當地朋友家。每次朋友房子外有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每次備餐時走到屋外,便可以直接把食材加到餐點當中,每每讓我感動不已。食物是那麼新鮮美味,原來幸福可以那麼簡單。

還記得流浪年初期借宿在南印的印度媽媽家,中午時分她走到後花園的木瓜樹旁,隨手摘下散發著果香的新鮮木瓜,去皮切塊後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水果沙拉。沾著酸奶吃,那是我一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木瓜。

後來又有一次,我借宿在盧旺達的大叔家,他的後花園種了牛油果樹。第二天早上,大叔跟飼養乳牛的鄰居買來了鮮奶,加入熟透了的牛油果用機器攪拌,就成了香濃可口的牛油果奶昔。

那時候開始,我暗暗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有一天我也要在一間有花園的房子裏生活。

不過,有幾個香港人可以在屋外有小花園?香港的蝸居小得連陽台也沒有。從前我爸會到花墟購買一些盆景回家照料,我媽的口頭禪永遠是,屋企都曬不到太陽!

回到香港生活以後,我開始認真學習種植。拜訪在格仔田種菜的朋友,認識不同的農作物。由於跟父母住在市區,只能用盆栽種植。但家裏陽光不足,植物只會徒長然後枯萎。後來,搬到村屋生活,開始在屋後的土地上種植,但當時有全職工作在身,又沒有上過農耕課,耕種的成果始終一般。

沒有上班後,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台南的一位農耕老師。知道老師有收實習生,跟著她一年學習種植自然農法作物,短期作物、水稻、果樹。三數個同學在一間用自然建築整修的老房子共同生活,感覺這就是為我度身訂造的課程一樣。最重要的是,實習不收取學費,大家每星期工作五天,三餐就是大家耕作的收成,有點像打工換宿的模式。唯一的要求是要待上一年,老師的說法是可以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更能感受大自然的變更。

就這樣,我成為了一位自然農法實習生,在台南生活了一年。這一年,開啟了學習耕種的大門。和我同期實習大約有五人,大部份同學都很清楚,實習完成後自己要當農夫。我和她們不一樣,因為我也很清楚,我沒有要當農夫。

我的初心,就是要跟老師學習耕種,學習自然農法,學習共同生活,學習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我沒有要當農夫,因為,農夫是一份職業。就像,家庭主婦上烹飪課,就只是要把飯菜煮好,就是那麼簡單,她沒有要當廚師。

我學耕種,就是要為自己的食物負責,就是要跳出資本社會的生存模式,上班工作賺錢購買食物餵飽自己。我只想簡單直接一些,我不上班但工作,我不賺錢但耕種自己的食物,然後可以餵飽自己。

在台南學習一年後,我和老公在大陸深山租下一間老房子生活。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私人小菜園,終於,可以重新製作堆肥,終於,可以重新建構土壤生態。不過,每個地方的氣候土壤條件都不一樣,每樣事情都要重新學習適應,學習永無休止的。

疫情三年,歸隱三年,與世隔絕一樣。很多人問我為甚麼可以一個人在深山生活?一個人,因為我老公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工作。但我從來不覺得寂寞,因為我很享受獨處。尤其住在深山,空氣清新,小溪潺潺,百鳥齊鳴,我還有何所求呢?

可是,這三年我也認清了現實。跟一班同溫層一起生活的生態村模式不一樣,一個人生活的限制太多了,很難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尤其身處深山,完全做不同共同耕作、共同銷售、共同購買,一切與永續相關的生活模式。

於是,我有了新的想法,我希望可以半農半X,「X」就是我過去二十年來從未間斷的興趣「寫作」。我希望以書寫作為渠道,分享我在《築夢小居》歸園田居的日常生活。

希望大家會願意小額支持我的創作,有機會我會和大家分享我farm to table的農產品作為伴手禮,也歡迎大家到訪《築夢小居》生活一陣子,體驗永續生活,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patreon.com/ochivayedreams